| 时间 | 编号 | 报告人 | 题目 | 观看 |
|---|---|---|---|---|
| 2023年10月14日 | ||||
| 数字化情境下的学习与教学心理 主持人:路海东 | ||||
| 主题:数字化情境下的学习与教学心理 组织者:龚少英 | ||||
| 13:30 | 01-S-001 | 龚少英 | 网络学习情境下自主选择反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元认知监控能力的调节作用 | |
| 13:50 | 01-S-002 | 韩磊 | 弹幕属性和认知风格对线上视频学习效果的影响 | |
| 14:10 | 01-S-003 | 路海东 | 学习材料复杂性和呈现学习目标对诱人细节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14:30 | 01-S-004 | 唐云 | 提取练习与生成性策略的组合对文本学习的效果 | |
| 14:50 | 01-S-005 | 祝婉玲 | 上网课需要开摄像头吗?社会存在感对在线学习的影响 | |
| 15:10 | 01-S-006 | 皮忠玲 | 教师高兴的面部表情什么时候促进视频学习?手势和鼠标指示的作用 | |
| 学会学习 主持人:庞维国 | ||||
| 主题:学会学习 组织者:刘儒德 | ||||
| 13:30 | 01-S-007 | 刘儒德 | 小学生注意控制对数学策略灵活性的作用 | |
| 13:50 | 01-S-008 | 庞维国 | 以促进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学习策略开发框架 | |
| 14:10 | 01-S-009 | 刘红瑞 | 儿童犯错态度的特征、前因和结果:基于变量中心及个体中心视角 | |
| 14:30 | 01-S-010 | 刘颖 | 弹幕同步交互对初中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 | |
| 14:50 | 01-S-011 | 杨春亮 | 课堂测验对新知识学习、走神频率、考试焦虑及学业成绩的影响 | |
| 青少年的自我与心理健康研究 主持人:聂衍刚 | ||||
| 主题:青少年的自我与心理健康研究 组织者:聂衍刚 | ||||
| 13:30 | 01-S-012 | 张奇 | 大学生规则学习方法的选择倾向及学习效果 | |
| 13:50 | 01-S-013 | 盖笑松 | 青少年抑郁和自杀问题的时代特点与教育对策 ——基于“无望理论”的拓展性分析 | |
| 14:10 | 01-S-014 | 孟迎芳 | 阻断大学生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演变的保护因子: 构成、维度、特点 | |
| 14:30 | 01-S-015 | 陈沛 | 积极父母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多基因分数的调节作用 | |
| 14:50 | 01-S-016 | 刘学兰 | 父母对孩子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物质教养和外表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作用 | |
| 15:10 | 01-S-017 | 胡花花 | 青少年自我意识与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 | |
| 汉语儿童阅读理解的多维影响与机制探索 主持人:伍新春、程亚华 | ||||
| 主题:汉语儿童阅读理解的多维影响与机制探索 组织者:李虹 | ||||
| 13:30 | 01-S-018 | 王淏蘭 | 小学儿童阅读信念与阅读理解的双向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13:50 | 01-S-019 | 陈红君 | 解码和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朗读流畅性和默读流畅性的中介作用 | |
| 14:10 | 01-S-020 | 赵英 | 汉语儿童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来自六年追踪研究的证据 | |
| 14:30 | 01-S-021 | 赵轶 | 网络语言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字词句加工的影响 | |
| 14:50 | 01-S-022 | 程亚华 | 家庭阅读环境对学龄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基于发展级联模型 | |
| 15:10 | 01-S-023 | 张文建 | 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和词语结构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汉语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一项3-6年级的纵向研究 | |
| 儿童青少年阅读发展的个体差异: 经验与脑认知的影响 主持人:陶沙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阅读发展的个体差异: 经验与脑认知的影响 组织者:陶沙 | ||||
| 13:30 | 02-S-001 | 买合甫来提·坎吉 | 基于RTI模式对小学低年级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鉴别和干预 | |
| 13:50 | 02-S-002 | 王翠翠 | 汉-英双语者比西班牙-英语双语者对环境声音感知更敏感: 采用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机制 | |
| 14:10 | 02-S-003 | 李世峰 | 兄弟姊妹共读干预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 | |
| 14:30 | 02-S-004 | 徐琴芳 | 学校环境下语音干预与语义干预对3年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作用 | |
| 14:50 | 02-S-005 | 杨一鸣 | 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学知识与教学策略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15:10 | 02-S-006 | 卢静 | 小学生英语训练个体差异的静息脑电预测指标 | |
| 儿童青少年认知与学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主持人:陈亮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认知与学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组织者:纪林芹 | ||||
| 13:30 | 02-S-007 | 于凤杰 | 亲子间期望差异与青少年教育规划的关系:基于多项式回归的分析 | |
| 13:50 | 02-S-008 | 马建平 | 10-16岁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结构:分化和去分化 | |
| 14:10 | 02-S-009 | 陈亮 | 积极同伴特征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社会比较和焦虑的调节作用 | |
| 14:30 | 02-S-010 | 刘伊宁 | 父母教育参与与心理控制对学龄儿童发展的联合作用 | |
| 14:50 | 02-S-011 | 潘莱珂 | 父母社会比较对儿童学习动机的影响 | |
| 15:10 | 02-S-012 | 王徐志 | 内外化问题和执行功能的关系:年龄和性别差异 | |
| 欺凌专委会专题: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主持人:曹衍淼 | ||||
| 主题:欺凌专委会专题: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组织者:何洁 | ||||
| 13:30 | 02-S-013 | 李曦 | 同伴关系、多巴胺系统基因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 |
| 13:50 | 02-S-014 | 迟晓慧 | 累积家庭环境风险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非线性关系: 5-羟色胺系统多基因的调节作用 | |
| 14:10 | 02-S-015 | 王玲晓 | 气质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亲子亲合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 |
| 14:30 | 02-S-016 | 宋晓凡 | FKBP5基因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交互作用: 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 |
| 14:50 | 02-S-017 | 帅星宇 | 多巴胺系统基因与母亲心理控制对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交互作用:一项多基因研究 | |
| 15:10 | 02-S-018 | 吴璇 | 社会角色影响儿童亲社会认知与行为 | |
|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 主持人:张良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 组织者:邢淑芬 | ||||
| 13:30 | 02-S-019 | 张艺馨 | 揭示复杂性:超越整体,青少年抑郁症海马亚区结构的分割及其与认知的关系 | |
| 13:50 | 02-S-020 | 贤业敏 | 青少年童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14:10 | 02-S-021 | 赵晶晶 | 过犹不及——父母直升机教养与学龄儿童内化问题 | |
| 14:30 | 02-S-022 | 刘晓曦 | 儿童青少年内化问题的症状结构——病理性网络分析的结果 | |
| 14:50 | 02-S-023 | 刘轩 | 跨诊断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脑结构、功能连接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 |
| 处境不利儿童:发展与环境因素 主持人:刘文 | ||||
| 主题:处境不利儿童:发展与环境因素 组织者:刘文 | ||||
| 13:30 | 02-S-030 | 李志敏 | 家庭功能对留守幼儿外化行为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 |
| 13:50 | 02-S-031 | 张嘉琪 | 8-12岁留守儿童羞怯与情绪适应的关系:父母关爱的调节作用及其干预 | |
| 14:10 | 02-S-032 | 梁琳琳 | 学校心理环境与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 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与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 | |
| 14:30 | 02-S-033 | 李明鑫 | 学校心理环境对留守初中生学习适应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 | |
| 14:50 | 02-S-034 | 徐旻昱 | 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与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5:10 | 02-S-035 | 孙天义 | 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和逆境信念的调节作用 | |
| 父母协同教养行为与亲子心理健康 主持人:邹盛奇 | ||||
| 主题:父母协同教养行为与亲子心理健康 组织者:伍新春 | ||||
| 13:30 | 02-S-024 | 应洁峰 | 亲-子感知协同教养差异模式与青少年情绪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 | |
| 13:50 | 02-S-025 | 邹盛奇 | 协同教养冲突对父母抑郁症状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 | |
| 14:10 | 02-S-026 | 刘畅 | 父母婚姻质量与协同教养冲突:儿童气质与子女数量的作用 | |
| 14:30 | 02-S-027 | 石佳霖 |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学校适应:协同教养的中介作用 | |
| 14:50 | 02-S-028 | 张佳捷 | 工作-家庭冲突与父母协同教养行为的关系:教养压力的中介作用 | |
| 15:10 | 02-S-029 | 余晓晴 | 父母认知情绪调节与青少年的亲子依恋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一项潜在剖面分析 | |
| 机器人心理师何以可能? 主持人:蒋柯 | ||||
| 主题:机器人心理师何以可能? 组织者:蒋柯 | ||||
| 13:30 | 03-S-001 | 颜文靖 | 大语言模型对精神心理障碍诊断服务的变革性影响 | |
| 13:50 | 03-S-002 | 蒋柯 | 人工智能接入心理服务——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的匹配 | |
| 14:10 | 03-S-003 | 王啸天 | 咨询服务中的心理机器人 | |
| 14:30 | 03-S-004 | 刘崇艺 | 智能的进化连续性: 通过内稳态和动态调节连接通用人工智能与生物情感 | |
| 新时代中国心理学哲学 主持人:游旭群;张建新 | ||||
| 主题:新时代中国心理学哲学 组织者:张建新 | ||||
| 13:30 | 03-S-005 | 高申春 | 论心理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 |
| 13:50 | 03-S-006 | 舒跃育 | 科学心理学是否还需要哲学 | |
| 14:10 | 03-S-007 | 李明 | 走向世界的中国心理学 | |
| 14:30 | 03-S-008 | 王波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心理学发展 | |
| 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 主持人:谢瑞波、甄瑞、丁菀 | ||||
| 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 组织者:王道阳 | ||||
| 13:30 | 10-S-001 | 沈腾辉 | 青少年感觉寻求和集体主义发展的异质性:基于增长混合模型和网络分析的视角 | |
| 13:50 | 10-S-002 | 郁嘉铭 | 高中生述情障碍的潜在转变方式:社会支持的作用 | |
| 14:10 | 10-S-003 | 陈楚琪 | 青少年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与成长型思维的关系:自尊的纵向中介作用 | |
| 14:30 | 10-S-004 | 刘正一 | 童年虐待经历对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 |
| 14:50 | 10-S-005 | 王思怡 | 青少年受害与自伤的性别特异性联合发展轨迹及童年期情感虐待与忽视的影响:男孩危机与女孩风险 | |
| 15:10 | 10-S-006 | 杨青风 | 受害为何变加害?童年期严厉管教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发展轨迹的影响: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 |
| 疼痛与镇痛 主持人:胡理 | ||||
| 主题:疼痛与镇痛 组织者:胡理 | ||||
| 13:30 | 07-S-001 | 胡理 | 基于虚拟现实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同步组合的优化镇痛效果研究 | |
| 13:50 | 07-S-002 | 吕雪靖 | 基于节律同步化的音乐与动作联合镇痛研究 | |
| 14:10 | 07-S-003 | 车先伟 | 多巴胺和阿片类递质神经活动选择性调节重复经颅磁刺激的镇痛作用 | |
| 14:30 | 07-S-004 | 杨周 | 对疼痛线索的注意加工与慢性疼痛发展的关系:来自EM-ERP的证据 | |
| 14:50 | 07-S-005 | 刘继欣 | 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的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研究 | |
| 跨物种视角下的共情研究 主持人:彭微微 | ||||
| 主题:跨物种视角下的共情研究 组织者:彭微微 | ||||
| 13:30 | 07-S-006 | 孟景 | 疼痛共情刺激库(EPSS)及其在认知神经领域的初步应用 | |
| 13:50 | 07-S-007 | 彭微微 | 外源性睾酮对疼痛共情的调控及机制 | |
| 14:10 | 07-S-008 | 樊圃 | 背侧海马催产素神经元调控成年大鼠同伴社交联结的形成 | |
| 14:30 | 07-S-009 | 张峰瑞 | 小鼠救援样行为及其神经机制 | |
| 14:50 | 07-S-010 | 贾会宾 | 聋人大学生共情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 | |
| 护士职业心理健康 主持人:刘晓虹 | ||||
| 主题:护士职业心理健康 组织者:刘晓虹 | ||||
| 13:30 | 20-S-001 | 孙连荣 | 第二受害者护士心理创伤的潜在剖面分析及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横断面研究 | |
| 13:50 | 20-S-002 | 王琳 |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综合抗逆力干预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研究 | |
| 14:10 | 20-S-003 | 杨洁 | 心理负荷在ICU女性护士组织支持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
| 14:30 | 20-S-004 | 肖意苹 | 护士工作场所欺凌与自杀的关系:基于不同维度及亚型分析 | |
| 情绪与决策 主持人:黄荷 | ||||
| 主题:情绪与决策 组织者:李虹 | ||||
| 13:30 | 12-S-001 | 付丽莎 | 00后大学生榜样认同对积极自我认知的影响探析——基于榜样特质的多维探索 | |
| 13:50 | 12-S-002 | 邢采 | 工作倦怠对体验型消费偏好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 |
| 14:10 | 12-S-003 | 高阳 | 恐惧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性别化饮食:死亡凸显对两性健康饮食的影响 | |
| 14:30 | 12-S-004 | 石垠 | 抵抗或顺从:算法意识下的网络浏览决策行为研究 | |
| 14:50 | 12-S-005 | 张玉凤 | 感恩对创新决策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 |
| 15:10 | 12-S-006 | 秦川申 | 追求稳定还是无私奉献:街头官僚在风险决策中的避责倾向 | |
| 质性心理学专题 主持人:吴博 | ||||
| 主题:质性心理学专题 组织者:舒跃育 | ||||
| 13:30 | 28-S-001 | 毛晓清 | 过渡或让渡:独生子女婚育抉择的解释学探究 | |
| 13:50 | 28-S-002 | 何承林 | 心理学取向叙事研究在大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 |
| 14:10 | 28-S-003 | 谢霞 | 跨文化经历与自我发展:李小龙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 |
| 14:30 | 28-S-004 | 丁乐馨 | 经历校园欺凌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 | |
| 14:50 | 28-S-005 | 丁雪 | 研究一个人有什么意义?——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心理传记学解读 | |
|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个体发展 主持人:张国华 | ||||
| 主题:问题性网络使用与个体发展 组织者:孙岩 | ||||
| 13:30 | 23-S-001 | 毛佩佩 |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倦怠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 |
| 13:50 | 23-S-002 | 张元灏 |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关系: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和学校连结的调节作用 | |
| 14:10 | 23-S-003 | 何健康 |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睡眠健康及其相关因素:一项纵向网络分析 | |
| 14:30 | 23-S-004 | 阿拉法特·力提甫 | 社交焦虑与手机冷落: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4:50 | 23-S-005 | 李芊芊 | 社会隔离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准社会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15:10 | 23-S-006 | 李睿 | 从网络视角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及其相关因素 | |
| 问题性网络游戏和短视频使用 主持人:谢笑春 | ||||
| 主题:问题性网络游戏和短视频使用 组织者:雷雳 | ||||
| 13:30 | 23-S-007 | 徐旋 | 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经验回避和非适应认知的序列中介作用 | |
| 13:50 | 23-S-008 | 许放 | 不同性别游戏玩家游戏动机对强迫性游戏消费的影响:社交资本的中介作用 | |
| 14:10 | 23-S-009 | 金斯妤 | 主播特征与大学生观看游戏直播成瘾和冲动打赏的关系:准社会关系、直播氛围和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 |
| 14:30 | 23-S-010 | 柏忆 | 父母低头行为对初中生短视频成瘾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 |
| 14:50 | 23-S-011 | 尹欣怡 | 奖赏类型对网络游戏成瘾者行为抑制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 |
| 15:10 | 23-S-012 | 张雨芒 | 关系欺负和女大学生游戏内冲动购买的关系:孤独感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 | |
| 网络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主持人:刘拓 | ||||
| 主题:网络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者:王孟成 | ||||
| 13:30 | 11-S-001 | 龚杰 | 中国、坦桑尼亚和加拿大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共病网络:一项跨文化的网络分析 | |
| 13:50 | 11-S-002 | 薛的妮 |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媒体信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 |
| 14:10 | 11-S-003 | 雷辉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抑郁和童年期创伤关系的网络分析研究 | |
| 14:30 | 11-S-004 | 费史恩宇 |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CL-5)在处境不利儿童中的网络结构 | |
| 14:50 | 11-S-005 | 鲜国徽 | 青少年精神病态网络及其与攻击的关系 | |
| 15:10 | 11-S-006 | 贝冬丽 | 大学生无手机恐惧与抑郁、焦虑之间的纵向网络特征 | |
| 心理统计前沿 主持人:温忠麟 | ||||
| 主题:心理统计前沿 组织者:温忠麟 | ||||
| 13:30 | 11-S-007 | 潘俊豪 |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方法的潜变量多重中介分析 | |
| 13:50 | 11-S-008 | 方杰 | 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 |
| 14:10 | 11-S-009 | 顾昕 | 因子分析模型中的贝叶斯次序假设评估 | |
| 14:30 | 11-S-010 | 刘红云 | 两水平框架下调节作用分析及其拓展模型中效应量的估计 | |
| 14:50 | 11-S-011 | 顾红磊 | 多维潜变量建模:方法演变和模型发展 | |
| 15:10 | 11-S-012 | 王孟成 | 潜剖面分析能使用项目打包吗?一项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 |
| 创伤心理与心理健康 主持人:安媛媛 | ||||
| 主题:创伤心理与心理健康 组织者:周宵 | ||||
| 13:30 | 13-S-001 | 黄佳丽 | 超强台风后青少年自我同情与内化问题发展的关系:反刍发展变化的作用 | |
| 13:50 | 13-S-002 | 刘艾祎 | 基于网络分析探索大学生童年创伤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抑郁的关系及性别差异 | |
| 14:10 | 13-S-003 | 刘明宵 | 童年期虐待和欺凌受害的模式及其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关系: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 |
| 14:30 | 13-S-004 | 程选 | 警察工作倦怠的潜在类别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 |
| 14:50 | 13-S-005 | 林文舟 | 有童年期人际创伤的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共存模式及性别差异 | |
| 数字化赋能社会心理服务:兼顾常态与应急视角 主持人:季卫东,席居哲,董海涛,黄晓琦,孙锦华 | ||||
| 主题:数字化赋能社会心理服务:兼顾常态与应急视角 组织者:季卫东 | ||||
| 13:30 | 13-S-006 | 周宁宁 | 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新冠疫情为例 | |
| 13:50 | 13-S-007 | 季卫东 | 新冠疫情下中国留学生心理危机远程干预的反思 | |
| 14:10 | 13-S-008 | 严文华 | 提高成年早期个体亲密关系质量:治疗性评估和收集信息模型的比较 | |
| 14:30 | 13-S-009 | 魏晨光 | 低强度心理干预在高校中的探索和检验 | |
| 亲社会行为前沿探索 主持人:谢晓非 | ||||
| 主题:亲社会行为前沿探索 组织者:谢晓非 | ||||
| 13:30 | 17-S-001 | 王林欣 | 中国民众捐赠行为的变迁趋势——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分析 | |
| 13:50 | 17-S-002 | 刘超 | VR模拟环境中见义勇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 |
| 14:10 | 17-S-003 | 李明晖 | 环境的严酷性和不确定性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 | |
| 14:30 | 17-S-004 | 穆妍 | 大流行疾病威胁对信任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14:50 | 17-S-005 | 高凡 | 一念天堂一念悬崖:中等收入群体的慈善捐赠困境 | |
| 15:10 | 17-S-006 | 赵远婕 | 两条大路通罗马:诉诸效能与诉诸共情募捐信息的相对有效性 | |
| 科学心理学的元研究与开放科学专题 主持人:胡传鹏 | ||||
| 主题:科学心理学的元研究与开放科学专题 组织者:陈志毅 | ||||
| 13:30 | 25-S-001 | 岳磊 | 心理学实证研究中被试的代表性:基于1000篇中文论文的元研究 | |
| 13:50 | 25-S-002 | 陈骥 | 理论-数据驱动视角下的影像计算精神病学与社会互动研究 | |
| 14:10 | 25-S-003 | 李威 | 心理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实践:一项元科学研究 | |
| 14:30 | 25-S-004 | 柳雪荣 | 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心理健康问题估计的元分析证据质量回顾 | |
| 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共同富裕的视角 主持人:胡小勇 | ||||
| 主题: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共同富裕的视角 组织者:郭永玉 | ||||
| 13:30 | 30-S-001 | 白洁 | 更高的经济不平等会导致更高的再分配偏向吗?不平等归因的调节作用 | |
| 13:50 | 30-S-002 | 胡小勇 | 敬畏对不同社会阶层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14:10 | 30-S-003 | 王阳 | 站得高,看得远?社会阶层对长远目标追求的影响 | |
| 敬畏的积极社会功能 主持人:张潮 | ||||
| 主题:敬畏的积极社会功能 组织者:张潮 | ||||
| 13:30 | 33-S-001 | 吕一超 | 中国大学生敬畏情绪的心理结构: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 |
| 13:50 | 33-S-002 | 刘敏 | 敬畏对网络欺凌中积极旁观者行为的影响 | |
| 14:10 | 33-S-003 | 张恺敏 | 自然对无聊的影响:敬畏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14:30 | 33-S-004 | 李汝勇 | 敬畏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
| 14:50 | 33-S-005 | 王小慧 | 敬畏对社会善念的影响:道德提升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 |
| 15:10 | 33-S-006 | 布雅静 | 敬畏对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自然与个体心理健康 主持人:李新影 | ||||
| 主题:自然与个体心理健康 组织者:雷秀雅 | ||||
| 13:30 | 36-S-001 | 雷秀雅 | 自闭症儿童自然教育有效方法的教学实践探究——以园艺疗法为例 | |
| 13:50 | 36-S-002 | 李新影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言语与情绪调节的纵向研究 | |
| 14:10 | 36-S-003 | 孙世月 | 自然共情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 |
| 14:30 | 36-S-004 | 于晓 | 儿童自然接触、亲社会行为、问题行为的纵向关系:基于交叉滞后的中介分析 | |
| 14:50 | 36-S-005 | 曲海英 | 意义疗法对公费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职业认同感的团体干预研究 | |
| 正念及正念干预对不同人群的效果及起效机制 主持人:徐慰 | ||||
| 主题:正念及正念干预对不同人群的效果及起效机制 组织者:刘兴华 | ||||
| 13:30 | 39-S-001 | 宋晓兰 | 正念何以促进利他:悲悯心的作用 | |
| 13:50 | 39-S-002 | 贺梦瑶 | 经验性回避在正念干预早期阶段的中介作用:每日日记研究 | |
| 14:10 | 39-S-003 | 闻学 | 小学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校表现的日常动态关系: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与正念的调节作用 | |
| 14:30 | 39-S-004 | 李燕娟 | 正念干预改善躯体症状:觉知压力的中介作用 | |
| 14:50 | 39-S-005 | 王珍珍 | 认知灵活性在正念干预缓解情绪困扰中的纵向中介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42-P-001 | 张敏 | COVID-19期间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 |
| 全天 | 42-P-002 | 郑婷 | 完美主义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关系:反刍思维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03 | 张雪 | 儿童期虐待与忽视、拒绝敏感性、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关系: 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 |
| 全天 | 42-P-004 | 陈功金 | 中文版持续性思维问卷在新兵中的信效度检验和最佳界值研究 | |
| 全天 | 42-P-005 | 王思懿 | 青少年短视频使用与物质主义:角色认同与沉浸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06 | 刘恒 | 青少年网络真实自我呈现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同伴外貌嘲笑与外表拒绝敏感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07 | 汉洋 | 社交媒体使用与自尊的关系:关系亲密度感知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08 | 崔爱琳 | 短视频过度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就寝延迟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09 | 郝秀荣 | 急性应激对情感灵活性和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皮质醇反应性和性别差异的视角 | |
| 全天 | 42-P-010 | 王泓懿 | 目睹家庭暴力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一个多重序列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011 | 谢宜骏 |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公正敏感性:静息态神经活动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12 | 庞志强 |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正常发展个体的反语理解差异: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 |
| 全天 | 42-P-013 | 刘议文 | 目标定向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14 | 蒋凌玮 | 歧视知觉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15 | 金璐瑶 | 人际感恩预测亲密关系满意度:亲密关系权力感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16 | 王光亚 | 急性心理社会应激和应对方式对年轻女性不公平感决策的影响:一项fNIRS研究 | |
| 全天 | 42-P-017 | 李玲源 | 3-6岁农村幼儿动作发展与情绪识别的关系: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18 | 朱泽鹏 | 幼儿注意部署能力与内外倾倾向的关系:基于眼动的研究 | |
| 全天 | 42-P-019 | 陈娇 | 性别平等态度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42-P-020 | 薛雅慧 |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对青少年评价恐惧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21 | 刘奇 | Neural synchronicity with the child differs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as revealed by fNIRS-based hyperscanning | |
| 全天 | 42-P-022 | 李明欣 | 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适应问题的关系: 同伴偏好与社交自我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23 | 胡颖 | 4至10岁儿童对学业进步和退步的理解与评价 | |
| 全天 | 42-P-024 | 杨天奇 | 运动推断中客体特征对运动特征加工干扰的眼动研究 | |
| 全天 | 42-P-025 | 温丞 | 学业拖延的成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
| 全天 | 42-P-026 | 温丞 | 后新冠疫情时代大学生大五人格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42-P-027 | 彭玉霞 | 正念干预缓解心理困扰的机制: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28 | 郑晓嘉 | 青年护士工作绩效、感知组织公正、组织氛围以及工作嵌入之间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42-P-029 | 李静 | 中小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学业表现的关系随年龄发展显著变弱 | |
| 全天 | 42-P-030 | 李京晓 | 形-名短语阅读中生命性语义预测研究 | |
| 全天 | 42-P-031 | 王喆 | 青春期学生学业评价反馈中的白色谎言:基于整合视角下的阐释 | |
| 全天 | 42-P-032 | 王麟子 | 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减少对自然界情绪性声音的注意偏向 | |
| 全天 | 42-P-033 | 宋佳美 | 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心理资本、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42-P-034 | 黎帆 | 元认知问卷(MCQ-30)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效度和信度 | |
| 全天 | 42-P-035 | 秦琴 | 童年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年期失眠和攻击性的关系: 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视角的横断面研究 | |
| 全天 | 42-P-036 | 吴欢欢 | 数学知识类型与学生数学焦虑的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 |
| 全天 | 42-P-037 | 唐叶青 | 道德故事促进幼儿诚实行为的实证研究 | |
| 全天 | 42-P-038 | 唐瑀蓁 | 探索基于智能手机的酒精使用数字干预小程序在解决中国本土饮酒者戒酒困难中的作用: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 |
| 全天 | 42-P-039 | 刘泽琪 | 认知技能对学龄期儿童家庭读写环境与阅读能力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40 | 王越 | 丧子中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 |
| 全天 | 42-P-041 | 辛紫菡 | 词汇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的影响:来自追踪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42 | 侯峥榕 | 语素意识对默读流畅性的影响: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43 | 兰婷 | 同伴依恋对高中生性适应的影响:学校归属感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44 | 石昕笛 | 急性应激与催产素对社会情绪和亲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45 | 苏圳伟 | 数字、尺寸和空间联结共享和分离的加工机制 | |
| 全天 | 42-P-046 | 尹周乾 | 催产素改变急性应激对趋近回避认知灵活性相关奖惩敏感性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47 | 杜青雨 | 网络使用动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同伴关系及家庭教育模式研究 | |
| 全天 | 42-P-048 | 安伯森 | 工作重塑与乡村教师工作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049 | 陈倩倩 | 攻击主题偏好与中学生网络欺凌:道德推脱和应对方式的并行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50 | 徐秦豫 | 24h动作行为对学龄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等时替代效益研究 | |
| 全天 | 42-P-051 | 刘珂彤 | 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52 | 侯思敏 | 儿童期情感忽视对冰毒依赖女性复吸倾向的影响 —冲动性和生活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53 | 高景 | 学习判断反应性:对熟悉性和回想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54 | 张芫蓓 | 个体心理训练对军校大学生情绪、睡眠及生理的干预效果 | |
| 全天 | 42-P-055 | 魏仓丕 | 优势使用对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影响: 基本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56 | 景冰洁 | 当代男性气质“脆弱”的条件以及新发展方向 | |
| 全天 | 42-P-057 | 全美容 | 整合编码可以减少提取前应激对联结记忆的损害 | |
| 全天 | 42-P-058 | 郭凯格 | 皮质醇采样期对探索睡眠与次日皮质醇昼夜节律关系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59 | 李兆岚 | 信心判断的两阶段模型:来自ERP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60 | 李燕筠 | 童年创伤与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特质愤怒和道德推脱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61 | 张蕾 | 汉语阅读中中央凹负荷对副中央凹预视加工程度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62 | 陈婉莹 | 广告偏向与记忆的年龄差异:产品类型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63 | 皇甫秉哲 |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知觉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性 | |
| 全天 | 42-P-064 | 彭磊 | 电竞赛事中战队化身参照的加工优势:来自ERPs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65 | 梦纯 | 早期同伴虐待影响下个体的韧性与涉及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皮层厚度有关 | |
| 全天 | 42-P-066 | 申晓娜 | 供精人工授精女性患者病耻感对心理困扰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42-P-067 | 瞿萌 | 人物和题跋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心理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68 | 凌嘉 | 语言认知技能对学龄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预测作用 | |
| 全天 | 42-P-069 | 苏涵丽 | 群体身份和年龄对儿童公平规范执行的影响:认知控制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70 | 曹彤彤 | 食物热量判断的大小隐喻效应:来自内隐和外显测量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71 | 陈诚 | 通过前额叶-边缘回路功能连接在恐惧学习过程中的间接效应,探索早期物质困难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联 | |
| 全天 | 42-P-072 | 詹杰妮 | 数字游戏化学习中听觉情绪设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73 | 陈鹏 | 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74 | 黄晶菁 | 未完成的事务与丧亲高校学生的延长哀伤症状: 持续性联结与意义建构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075 | 刘恬恬 | 特定乐器训练对音色识别和多感觉整合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76 | 周巧宁 | 高海拔作业人员职业压力对失眠的影响: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与情绪调策略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77 | 李媛媛 | 自发性动作同步——合作学习中脑间同步的外源性因素 | |
| 全天 | 42-P-078 | 刘启云 | 提议意图和年龄对公平规范执行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 | |
| 全天 | 42-P-079 | 王雨 | 课程学习与青少年社会参与素养的关系:一项潜在转变分析 | |
| 全天 | 42-P-080 | 马欣宇 | 同伴类型对信任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081 | 张弛 | 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的神经认知加工过程——一项ERP研究 | |
| 全天 | 42-P-082 | 陈书玥 | 未来情景模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内部细节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83 | 陶布迪 | 双任务条件下词表属性对词汇工作记忆保持过程的影响 | |
| 全天 | 42-P-084 | 乔冰堰 |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微博信息可信度研究:来自自我报告和眼动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85 | 张悦 | 面孔和颜色分心物的相对显著性对注意捕获与抑制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86 | 张新涵 | 生育动机与孕妇主观幸福感、母胎依恋的关系:基于潜在类别分析 | |
| 全天 | 42-P-087 | 蒋紫卉 | 公正世界信念与无辜受害者责备: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88 | 杨金辉 | 持枪民警心理选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
| 全天 | 42-P-089 | 赵峰 |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对不同心理旋转材料的加工特点 | |
| 全天 | 42-P-090 | 叶婉玉 | 贫困经历对青少年经济冒险行为的影响:COMT基因多态性的作用 | |
| 全天 | 42-P-091 | 于清玥 | 噪音诱发的焦虑促进了双模板搜索 | |
| 全天 | 42-P-092 | 徐楚闲 | 成人ADHD症状与短视频问题使用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
| 全天 | 42-P-093 | 陈峙虎 | 死亡焦虑对老年人受骗易感性的影响:心理模拟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94 | 何潇雯 | 解释水平对他人记忆再认的影响:行为学与fNIRS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95 | 李明远 |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自伤行为: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096 | 陈至辰 | 海洛因使用者在金钱结果评估中的处理异常:来自反馈相关负波的证据 | |
| 全天 | 42-P-097 | 李宇航 | 城中村居民典型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 全天 | 42-P-098 | 郭紫璐 | 同源词与同形异义词在汉日二语者阅读中的激活 | |
| 全天 | 42-P-099 | 邵韵如 | 阈上和阈下情感性启动对运动情感反应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00 | 陈晓丽 |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贸然定论状况及心理机制研究 | |
| 全天 | 42-P-101 | 苏佳合 | 工作感恩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02 | 平燕茹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依从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03 | 成欣 |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高自我相关负性社会反馈遗忘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04 | 李云 | 父母婚姻高冲突个体对婚姻刺激的注意偏向研究 | |
| 全天 | 42-P-105 | 范梦瑶 | 内外源线索对工作记忆中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调控作用 | |
| 全天 | 42-P-106 | 陆梦楠 | 自闭症谱系障碍对人类与非人类面孔的情绪识别 | |
| 全天 | 42-P-107 | 郭雅馨 | 两种注意模式的双任务训练的有效性与迁移性 | |
| 全天 | 42-P-108 | 朱晓茹 | 青少年欲望思维、渴求与问题性手机使用关系的网络分析 | |
| 全天 | 42-P-109 | 王镨仪 | 工作表现的前因及预测因素的新解释 —基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和压力交互理论视角 | |
| 全天 | 42-P-110 | 刘紫欣 | 不同性别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11 | 张雨陌 | 同情恐惧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12 | 乐静茹 | 社会排斥情境下购买倾向的性别差异 | |
| 全天 | 42-P-113 | 翁誉华 | 内隐学习老化的研究进展 | |
| 全天 | 42-P-114 | 胡龙飚 | 体育文化氛围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体育锻炼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15 | 范维 | 社会性体格焦虑对女大学生锻炼意向的影响:关于外表的社会文化态度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16 | 裴沁雪 | 事件及其强度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17 | 李秦宇 | 汉语阅读中词类信息对情绪负载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 |
| 全天 | 42-P-118 | 陈叶 | 大学生统计学焦虑、学习投入和统计学习效能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19 | 谭佳英 | 短视频过度使用与大学生认知控制能力关系——走神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20 | 游双艳 | 父母职业期望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121 | 古力拜尔·阿力木 | 真实场景下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引导的效应:一项眼动研究 | |
| 全天 | 42-P-122 | 王庭栋 | 婴幼儿的大脑偏侧化 | |
| 全天 | 42-P-123 | 居婧雯 | 资源受限和经济压力对父母情绪及亲子关系的影响:基于不同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比较 | |
| 全天 | 42-P-124 | 邹雨蓓 | 劳务派遣员工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关系:工作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支持感的作用 | |
| 全天 | 42-P-125 | 闫讷 | 社交媒介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认知负载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26 | 顾桑田 | 消极情绪下不同月经周期女性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 | |
| 全天 | 42-P-127 | 赵舒菁 | 基于双过程理论视角下自动情感评价和锻炼关系的研究进展 | |
| 全天 | 42-P-128 | 郑奂舟 | 在线视频学习中教师呈现对学习者学习感受与知识建构的影响:材料难度和面孔熟悉度的作用 | |
| 全天 | 42-P-129 | 莫然 | 儿童观点采择、共情关心与父母过度保护的交叉滞后分析 | |
| 全天 | 42-P-130 | 范醒宇 | 创造性特质评估量表的汉化及其信效度检验研究 | |
| 全天 | 42-P-131 | 李梦茜 | 运动心理健康连续体简表中文版修订 | |
| 全天 | 42-P-132 | 管圆圆 | 社会排斥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 |
| 全天 | 42-P-133 | 杨晨啸 | 后疫情时代性少数和性多数群体的核心信念挑战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 |
| 全天 | 42-P-134 | 赵润吉 | 错误记忆对恐惧泛化的影响及其时间持续性 | |
| 全天 | 42-P-135 | 陆辰 | 焦虑情绪对网络谣言相信程度和分享意愿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36 | 徐鑫鹏 | 大学生危险和有害饮酒的人格风险因素:一项基于中国2534名大学生的横断面研究 | |
| 全天 | 42-P-137 | 刘萌萌 | 社交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德尔菲法研究 | |
| 全天 | 42-P-138 | 邱越冬 | 反社会媒体接触与网络引战: 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与共情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39 | 蔡晓晴 | 脑电功率谱分析揭示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
| 全天 | 42-P-140 | 李佳徽 | 社交媒体多任务行为相关研究综述与展望 | |
| 全天 | 42-P-141 | 库都尼戈·库尔班 | 跨文化视角下父母家庭功能、二元应对与养育倦怠关系探究 | |
| 全天 | 42-P-142 | 孙文涛 | 基于古代动物雅称学习的睡眠巩固效应 | |
| 全天 | 42-P-143 | 刘钦钦 | 基于网络的行为激活和自我同情干预对抑郁症状的疗效对比: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
| 全天 | 42-P-144 | 王健楠 | 家庭环境因素和抑制控制与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的关系: 差别易感性假说的应用 | |
| 全天 | 42-P-145 | 谢金营 | 不同学习方式下医学生的学习沉浸体验的访谈研究报告 | |
| 全天 | 42-P-146 | 刘青 | 焦虑与体育高考生考试表现的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 |
| 全天 | 42-P-147 | 曾玥 | 不同旋律形态对大学生情绪影响及特点 | |
| 全天 | 42-P-148 | 李宇航 | 城中村居民心理健康对梦强度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42-P-149 | 田紫晴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与关系自我参照效应缺失:与正常人群的比较 | |
| 全天 | 42-P-150 | 杨培滢 | 父母婚姻态度与亲子关系:对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的成对分析 | |
| 全天 | 42-P-151 | 陈庆兰 | 威胁性刺激对近身空间的影响——一项基于虚拟现实的研究 | |
| 全天 | 42-P-152 | 徐艳 | 不同框架下权力对道德判断取向偏好的影响:谦逊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53 | 邱化珂 | 自适应注意控制训练对情境意识和飞行模拟绩效的影响: 一项眼动研究 | |
| 全天 | 42-P-154 | 汪海宁 | 坚持锻炼对大学生在校手机成瘾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55 | 王书婷 | 他人聚焦的广告设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谦逊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56 | 武海叶 | 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157 | 潘寒秋 | 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及注意控制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42-P-158 | 李婉竹 | 自尊与自我建构的中日韩美法五国的跨文化比较 | |
| 全天 | 42-P-159 | 朱仕林 | 城市与农村社区弹性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一项系统综述 | |
| 全天 | 42-P-160 | 宋迪 | 奖赏加工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压力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61 | 王燕 | 物质主义与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中介和公我意识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42-P-162 | 杨梦圆 | 中国大学生学业倦怠症状与弹性成分关系的网络分析研究 | |
| 全天 | 42-P-163 | 崔杨 | 医患信息不对称影响患方信任——场景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 |
| 全天 | 42-P-164 | 关志顺 | 青少年快感缺失量表在中国一般青少年中的验证 | |
| 全天 | 42-P-165 | 曹婉郡 | 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跨文化差异 | |
| 全天 | 42-P-166 | 安易 | 基于审美研究的“丑萌”模因对情绪的影响及神经机制探究 | |
| 全天 | 42-P-167 | 郑家兴 | 甜味体验对于女性亲密关系感知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
| 全天 | 42-P-168 | 燕丰羽 | 谦逊降低刻板印象威胁:以女性空间认知能力为例 | |
| 全天 | 42-P-169 | 张济英 | 个体资源组织资源协同影响职业行为的机制分析及设计EAP的启示 | |
| 全天 | 42-P-170 | 王璐瑶 | 新冠疫情下公众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 | |
| 全天 | 42-P-171 | 王姗 | 初中生数学焦虑的特征分析——以甘肃省四所学校为例 | |
| 全天 | 42-P-172 | 郝维红 | 亲子疏离对赴高原工作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社会功能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73 | 刘舒琦 | 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与错失焦虑的关系: 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自悯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74 | 杜创一 | 社会和情绪反馈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75 | 陈蕾 | 无聊倾向与时间态度的关系:基于神经振荡的证据 | |
| 全天 | 42-P-176 | 李晓毅 | 个体特质趋近动机对决策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177 | 金致君 | 零工经济时代下感知算法控制对网约车司机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 |
| 全天 | 42-P-178 | 胡文星 | 低权力贪功,高权力避责:权力对自我-他人归因差异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 |
| 全天 | 42-P-179 | 刘芝塞 | 探究危机情境下的语言能力机制:基于眼动研究的证据 | |
| 全天 | 42-P-180 | 吴琪 | 焦虑情绪与整体思维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81 | 赵月萌 | 观看唐宋仕女图与AI生成仕女图对身材焦虑者的情绪调节效应 | |
| 全天 | 42-P-182 | 庞舒方 | 时间背景调节跨模态主观标准时间表征的电生理证据 | |
| 全天 | 42-P-183 | 戴元富 | Emoji对后续文字语句的情绪影响:基于启动效应的探索 | |
| 全天 | 42-P-184 | 刘耀娜 | 青年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研究: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185 | 杨甜甜 |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医学生心理应激的风险因素识别 | |
| 全天 | 42-P-186 | 安心 | 脑电神经反馈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元分析研究 | |
| 全天 | 42-P-187 | 朱圆圆 |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评价自动驾驶接管绩效 | |
| 全天 | 42-P-188 | 罗晓红 | 焦虑在公交车驾驶员心理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一项网络分析研究 | |
| 全天 | 42-P-189 | 李庆一 | 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睡眠问题和抑郁体验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 |
| 全天 | 42-P-190 | 周姝颖 | 父母低头行为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一个双路径模型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窦皓然 王福顺 | ||||
| 13:30 | 42-O-001 | 房欣 | 认知训练对多动倾向儿童前瞻记忆的改善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 |
| 13:50 | 42-O-002 | 唐文文 | 忙碌感对极简主义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14:10 | 42-O-003 | 刘奕浓 | 心理治疗对躯体变形障碍的疗效: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元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 |
| 14:30 | 42-O-004 | 蔡雨晴 | 老年就医回避:理论整合与实证检验 | |
| 14:50 | 42-O-005 | 张士臣 | 24h动作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抑制控制影响的等时替代效益研究 | |
| 15:10 | 42-O-006 | 罗怡欣 | 新冠疫情期间新入职护士离职意愿的调节中介模型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刘小龙 张宝山 | ||||
| 13:30 | 42-O-007 | 刘梦颖 | 饮食决策的时间经济学:漂移扩散模型下的证据积累策略选择 | |
| 13:50 | 42-O-008 | 王书剑 | 你的爱人知道你在说谎:浪漫关系对于谎言识别的影响以及心智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 |
| 14:10 | 42-O-009 | 兰金滢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 |
| 14:30 | 42-O-010 | 陈泓宇 | 应激中的“马后炮”现象:回溯性评估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 |
| 14:50 | 42-O-011 | 蒲昭君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训练对基层部队团队合作的影响 | |
| 15:10 | 42-O-012 | 向珍珍 | 慢性疼痛患者对受伤信息的注意控制:一项眼动纵向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高伟 李鸣(MING LI) | ||||
| 13:30 | 42-O-013 | 师雅昕 | 医患信息不对称对患方信任的影响路径:医疗风险感知与道德判断的并行中介作用 | |
| 13:50 | 42-O-014 | 杜小普 | 自我厌恶对个体自我面孔注视影响的眼动研究 | |
| 14:10 | 42-O-015 | 磨然 | 移动阿格纽关系问卷中文版(mARM-C)的信效度检验 | |
| 14:30 | 42-O-016 | 陈丹 | 特质愤怒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4:50 | 42-O-017 | 王荣 | 工作家庭冲突对职场母亲育儿投入的影响机制:基于多水平的视角 | |
| 15:10 | 42-O-018 | 张辰宇 | 亲密关系对消费行为的促进:来自fNIRS的证据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蚁金瑶 顾思梦 | ||||
| 13:30 | 42-O-019 | 陈柳 | 社会地位获取策略对提前/主动拖延行为选择的影响:解释水平的中介作用 | |
| 13:50 | 42-O-020 | 雷佳玮 | 气味效价对面孔吸引力感知的影响 | |
| 14:10 | 42-O-021 | 李树超 | 工作家庭冲突对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4:30 | 42-O-022 | 殷海红 | 自我同情对自觉性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影响:行为与脑活动的视角 | |
| 14:50 | 42-O-023 | 杨光 | 危机情境下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 |
| 15:10 | 42-O-024 | 陈婷婷 | 强迫症的静息态脑电活动:基于功率谱特征的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袁彦 张珊珊 | ||||
| 13:30 | 42-O-025 | 张正捷 | 网络游戏成瘾者在游戏/断网期间大脑功能网络的动态重构被破坏 | |
| 13:50 | 42-O-026 | 张韵唯 | 中性词汇情绪习得机制:词汇具体性及社会线索的影响 | |
| 14:10 | 42-O-027 | 郭泽希 | 汉语复合词首、尾词素语义与整词语义激活的脑电研究 | |
| 14:30 | 42-O-028 | 康靓月 | 中文阅读中的预测性效应和词频效应:来自眼动和生存分析的证据 | |
| 14:50 | 42-O-029 | 罗菁菁 | 近期生活压力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关系:童年虐待调节作用的纵向研究 | |
| 15:10 | 42-O-030 | 蒲婕 | 亚临床群体中快感缺失表现差异:基于社会快感缺失和亚临床抑郁群体的初探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陈光辉 曲方炳 | ||||
| 13:30 | 42-O-031 | 杨格 | 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对长距离回视的影响:眼动研究 | |
| 13:50 | 42-O-032 | 张一凡 | 信息模糊性与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 |
| 14:10 | 42-O-033 | 范家宁 | 复杂听觉场景下ADHD儿童言语识别能力异常及空间线索的作用 | |
| 14:30 | 42-O-034 | 饶娇娇 | 啮齿动物恐惧范式中如何表征动物的主观恐惧——一项关于恐惧测量指标的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 |
| 14:50 | 42-O-035 | 高宇 | 冲突适应的形成机制:线索预期和经验习得及其权重变化 | |
| 15:10 | 42-O-036 | 陈柳 | 物理环境秩序对审美愉悦的影响及其机制:来自行为与脑电的证据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袁加锦 李开云 | ||||
| 13:30 | 42-O-037 | 杜巧金 | 家庭喂养与学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调节 | |
| 13:50 | 42-O-038 | 孙云舒 | 网络欺凌对留守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线上社交焦虑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14:10 | 42-O-039 | 张珂 | 非对称联合运动中感觉运动交流的空-时映射关系 | |
| 14:30 | 42-O-040 | 陈玉蕾 | 情何以护心:社会情感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 |
| 14:50 | 42-O-041 | 郑莎 | 共享阅读中母亲共读行为和儿童参与对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基于fNIRS超扫描的研究 | |
| 15:10 | 42-O-042 | 吕怡晴 | 压力知觉与幼儿教师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灵活性的调节作用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郭栋 高桢妮 | ||||
| 13:30 | 42-O-043 | 张亚欢 | 入园前家园共育对幼儿入园适应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 |
| 13:50 | 42-O-044 | 刘玉清 | 父母体罚与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双向关系:基于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分析 | |
| 14:10 | 42-O-045 | 张一凡 | 大学生成就目标取向:纵向轨迹、相关因素及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
| 14:30 | 42-O-046 | 李嘉仪 | 对自我的关怀会拓展到亲社会行为吗?一项多水平元分析研究 | |
| 14:50 | 42-O-047 | 艾慧玲 | 执行功能与师生关系的变化轨迹对学龄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 | |
| 15:10 | 42-O-048 | 刘烁华 | 父母教养行为、同伴互动和感觉加工敏感性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田宇 潘芳 | ||||
| 13:30 | 42-O-049 | 王佳 | 养育倦怠与生育意愿的关系:养育效能的中介作用 | |
| 13:50 | 42-O-050 | 赵钰 | 学校环境下教师、同伴在场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 |
| 14:10 | 42-O-051 | 曲克蒙 | 家长数学教育焦虑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干预策略研究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郑志伟 周鑫岐 | ||||
| 13:30 | 43-O-007 | 单海迪 | 游戏障碍、风险性游戏使用、娱乐性游戏使用者时间知觉能力研究 | |
| 13:50 | 43-O-008 | 王慧 | 医学生睡眠拖延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基于日记法的研究 | |
| 14:10 | 43-O-009 | 马竹静 | 不同神经质水平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 |
| 14:30 | 43-O-010 | 张羽璇 | 使用治疗性电影制作降低儿童及青少年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行为的系列实验研究 | |
| 14:50 | 43-O-011 | 张军恒 | 飞行空间情境意识预期及其工作记忆机制 | |
| 15:10 | 43-O-012 | 张畅 | 父母反思功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刘风 肖风 | ||||
| 13:30 | 43-O-013 | 刘格格 | 儿童工作记忆刷新能力的发展 | |
| 13:50 | 43-O-014 | 董浩浩 | 病态赌博成瘾患者眶额皮质脑区局部解剖特征的特点 | |
| 14:10 | 43-O-015 | 李镇江 | 大鼠局部场电位中的伤害性丘脑响应 | |
| 14:30 | 43-O-016 | 王帅 | 肯定而非支持:价值肯定比情感支持更能缓解能力应激反应 | |
| 14:50 | 43-O-017 | 成志军 | 教师愤怒反馈对中学生的人际影响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王淞 孔风 | ||||
| 13:30 | 43-O-018 | 魏朝行 | 疼痛脑脊表征的偏侧性特点研究 | |
| 13:50 | 43-O-019 | 周雅洁 | 仪式缓解状态焦虑:仪式效能感和仪式象征意义在其中的作用 | |
| 14:10 | 43-O-020 | 张亚亚 | 学习-测试一致性对工作记忆表征恢复的影响 | |
| 14:30 | 43-O-021 | 王雅婕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协作期间的异常群脑网络和人际同步过程 | |
| 14:50 | 43-O-022 | 徐恩杰 | 运动物体意图和物理原因的联合感知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陈桃林 丁雪辰 | ||||
| 13:30 | 43-O-023 | 郭俊俏 |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school involvement and its barriers: Based on latent class and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 |
| 13:50 | 43-O-024 | 刘念琪 | 慢性压力对急性压力反应的累积效应:基于进化视角的启示 | |
| 14:10 | 43-O-025 | 张孟可 | 依恋调节情绪冲突加工中的情绪-认知平衡 | |
| 14:30 | 43-O-026 | 王千 | 5-8岁儿童和成人对领导者权利和责任的认知 | |
| 14:50 | 43-O-027 | 夏艳雨 | 家庭风险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心理韧性与学校联结的补偿与保护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宛小昂 王一峰 | ||||
| 13:30 | 43-O-028 | 贾继超 | 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抑郁之间的独特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13:50 | 43-O-029 | 崔秀敏 | 依恋关系在代际共育家庭中女性抚养者自我控制与幼儿自我控制之间的中介作用:主客体互倚性分析 | |
| 14:10 | 43-O-030 | 皮瑜 | 心理时间旅行中的积极偏向:基于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的证据 | |
| 14:30 | 43-O-031 | 鲍秀琴 | 高依恋焦虑者会轻信他人吗?——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 | |
| 14:50 | 43-O-032 | 徐旋 | 假新闻,真危害:负面假新闻对社会判断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卢凤梅 李一员 | ||||
| 13:30 | 43-O-033 | 杨洋 | 童年期逆境和受欺凌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交互影响:感知学校安全的调节作用和性别差异 | |
| 13:50 | 43-O-034 | 沈蕾 | 精神分裂与抑郁症的期待和即时情绪反应特征:基于网络分析的再探 | |
| 14:10 | 43-O-035 | 刘倩文 | 催产素受体基因与家庭功能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样本的验证 | |
| 14:30 | 43-O-036 | 宋省成 | 学业倦怠对青少年抑郁的纵向影响:个体认知偏差与圈子学业倦怠规范的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胡中华 贺辉 | ||||
| 13:30 | 43-O-001 | 张志聪 | 婴儿图式影响道德困境中的义务论认知 | |
| 13:50 | 43-O-002 | 马鹏 | 违反测量不变性(noninvariance)对二阶潜增长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四种方法的比较 | |
| 14:10 | 43-O-003 | 邱林波 | 山光水色与人间烟火:民乐诱发意象影响虚拟食物选择 | |
| 14:30 | 43-O-004 | 王馨悦 | 高低权力者如何建构权力:权力视角的调节作用 | |
| 14:50 | 43-O-005 | 黄荷 | 为什么追求最优的人总是后悔:记忆偏向的作用 | |
| 15:10 | 43-O-006 | 郭嘉程 | 他人评论特征对网络过激评论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群体极化视角 |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陈润森 | ||||
| 13:30 | 13-O-001 | 李宁 | 临床大规模抑郁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网络比较分析 | |
| 13:50 | 13-O-002 | 邵宇飞 | 中国癌症患者抑郁症状亚型的分类与转变:一项纵向研究 | |
| 14:10 | 13-O-003 | 郭云霄 | 重度抑郁症患者白质微结构的内在破坏:基于体素的弥散张量成像元分析 | |
| 14:30 | 13-O-004 | 刘博文 | 短视频成瘾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发展:一项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困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主持人:刘霞 | ||||
| 主题:困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组织者:赵景欣 | ||||
| 15:40 | 01-S-024 | 王晖 | 人际伤害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基于追踪研究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分析 | |
| 16:00 | 01-S-025 | 王玉龙 | 留守/非留守初中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异质性:亲子沟通和友谊质量的作用 | |
| 16:20 | 01-S-026 | 上官梦麒 | 亲子分离与青少年抑郁的发展轨迹:亲子沟通与性别的作用 | |
| 16:40 | 01-S-027 | 王蕾 | 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发展轨迹:友谊质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作用 | |
| 17:00 | 01-S-028 | 刘金梦 | 强化敏感性对青少年重复性自伤的影响: 抑制控制的作用 | |
| 17:20 | 01-S-029 | 冯新敏 | 留守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教师教育神经科学 主持人:孙炳海、皮忠玲 | ||||
| 主题:教师教育神经科学 组织者:孙炳海 | ||||
| 15:40 | 01-S-030 | 林怡杉 | 专家-新手教师理解学生课堂动作意图的认知神经差异 | |
| 16:00 | 01-S-031 | 孙长康 | 专家-新手教师比较范式揭示了哪些差异?一项元分析 | |
| 16:20 | 01-S-032 | 冯小丹 | 课堂教学中知识重构的认知神经机制 | |
| 16:40 | 01-S-033 | 丁福军 | 专家型数学教师课堂视觉注意轨迹的眼动研究 | |
| 17:00 | 01-S-034 | 家晓余 | 成长型思维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关系研究 | |
| 17:20 | 01-S-035 | 林怡杉 | 场景序列性对专家-新手教师动作意图理解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
| 元认知与学习 主持人:姜英杰 马小凤 | ||||
| 主题:元认知与学习 组织者:姜英杰 | ||||
| 15:40 | 01-S-036 | 马小凤 |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间路线学习中的前向测试效应 | |
| 16:00 | 01-S-037 | 龙翼婷 | 患寡且患不均:公平和奖赏对情景记忆的影响 | |
| 16:20 | 01-S-038 | 叶群 | 文化对元认知的影响:非洲和中国人群的比较分析 | |
| 16:40 | 01-S-039 | 王婉宁 | 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框架效应的作用 | |
| 17:00 | 01-S-040 | 张孟霞 | 线索影响提取选择倾向——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 |
| 17:20 | 01-S-041 | 孙晓军 | 情绪线索在学习判断中的误导性作用 | |
| 数学认知与学习 主持人:陈英和 | ||||
| 主题:数学认知与学习 组织者:司继伟 | ||||
| 15:40 | 01-S-042 | 黄碧娟 | 低执行功能可能是儿童学习数学焦虑发展的重要远端风险因素: 数学表现的纵向中介作用 | |
| 16:00 | 01-S-043 | 徐洁 | 小学生不同层次数学学习的认知基础 | |
| 16:20 | 01-S-044 | 杨环瑜 | 数量感知中时间维度下的分组化效应:刺激目标异步性和分组线索的影响 | |
| 16:40 | 01-S-045 | 戚玥 | 关系推理在学龄儿童符号分数表征中的作用 | |
| 17:00 | 01-S-046 | 靳紫阳 | 3-5 岁儿童概率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机制 | |
| 17:20 | 01-S-047 | 郑柯君 | 空间能力对数学能力的影响:心理数字线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 |
| 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健康 主持人:韩卓 | ||||
| 主题: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健康 组织者:韩卓 | ||||
| 15:40 | 02-S-036 | 易莉 | 父亲育儿参与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 |
| 16:00 | 02-S-037 | 李洁 | 学龄期家长的教养焦虑体验及量表修订 | |
| 16:20 | 02-S-038 | 韩卓 | 亲子脑间同步的行为学意义:情境依赖的视角 | |
| 16:40 | 02-S-039 | 高梦宇 | 母亲安抚婴儿时的生理动态受到母亲参与度和新生儿特征的影响 | |
| 17:00 | 02-S-040 | 伍珍 |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将心比心”如何影响儿童共情与心理理论 | |
| 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及保护性机制 主持人:王彦,李佳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及保护性机制 组织者:王彦 | ||||
| 15:40 | 02-S-041 | 王彦 | 社交媒体分享奢侈消费:动机推理和下行结果 | |
| 16:00 | 02-S-042 | 王依宁 | 神经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人际情绪调节与消极偏向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
| 16:20 | 02-S-043 | 吴南 | 肥胖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工作记忆和污名化感知的作用 | |
| 16:40 | 02-S-044 | 苏金龙 | 早期亲子触觉互动与小学生负性情绪的关系 | |
| 数字化时代的父母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主持人:王兴超、谢笑春 | ||||
| 主题:数字化时代的父母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组织者:王兴超 | ||||
| 15:40 | 02-S-045 | 王兴超 | 父母监控、交往不良同伴和青少年的网络受欺凌: 在个体内水平上的纵向关系 | |
| 16:00 | 02-S-046 | 赵凤青 | 母亲男孩偏好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亲子依恋、学校联结和性别的作用 | |
| 16:20 | 02-S-047 | 童薇 | 父母低头、青少年低头与青少年适应性问题: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 | |
| 16:40 | 02-S-048 | 张慧芳 | 正念教养和感恩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积极作用:一项纵向研究 | |
| 17:00 | 02-S-049 | 李森 | 父母心理虐待一致性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 | |
| 17:20 | 02-S-050 | 汤玉玲 | 父母低头行为与数字自我伤害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 |
| 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前沿 主持人:刘岩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前沿 组织者:刘岩 | ||||
| 15:40 | 02-S-062 | 王协顺 |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中个体情绪体验出现差异的原因 | |
| 16:00 | 02-S-063 | 林悦 | 情绪性注意瞬脱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 | |
| 16:20 | 02-S-064 | 刘岩 | 框架效应对不同记忆能力群体认知负载转移偏差的影响 | |
| 16:40 | 02-S-065 | 金晓雨 | 社会性奖励与非社会性奖励对儿童期认知控制的影响 | |
| 17:00 | 02-S-066 | 刘思燚 | 7到10岁儿童离散与连续形式下的直觉性统计推断 | |
| 17:20 | 02-S-067 | 张悠然 | 从无别到定向,动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环境资源和坚毅的作用 | |
| 社会性发展及个体-情境机制 主持人:王异芳,伍珍 | ||||
| 主题:社会性发展及个体-情境机制 组织者:王异芳 | ||||
| 15:40 | 02-S-051 | 伍珍 | 第三方惩罚中的群体偏差的发展:基于强化学习计算模型 | |
| 16:00 | 02-S-052 | 陈雨露 | 青少年在复杂情境中的资源分配及其与心理理论和共情的关系 | |
| 16:20 | 02-S-053 | 王研维 | 青少年的不作为偏差:对道德、意图和因果的感知 | |
| 16:40 | 02-S-054 | 张真 | 被提名为帮助者或分享者可促进5岁儿童的帮助或分享行为 | |
| 17:00 | 02-S-055 | 王异芳 | 合作/竞争情境下幼儿承诺与说谎的关系 ——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作用 | |
| 数字时代下的共情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苏彦捷 | ||||
| 主题:数字时代下的共情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组织者:吴南 | ||||
| 15:40 | 02-S-056 | 郭睿 | 情感补偿效应:偶然情绪和共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调节中介模型 | |
| 16:00 | 02-S-057 | 廖宗卿 | 相似客体化经历对个体评价他人被性客体化的影响: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作用 | |
| 16:20 | 02-S-058 | 颜志强 | 人们何时对机器人共情? 机器人身份未知时儿童和成人会对其产生共情 | |
| 16:40 | 02-S-059 | 王启忱 | 共情和人际距离在青少年调节他人情绪中的作用及其神经基础 | |
| 17:00 | 02-S-060 | 何子静 | 童年逆境对在线学习的影响:共情能力的个体差异视角 | |
| 17:20 | 02-S-061 | 黄翯青 | 3-6岁幼儿执行功能和社会退缩关系的追踪研究:共情的中介作用 | |
| 共情与社会行为 主持人:古若雷 | ||||
| 主题:共情与社会行为 组织者:古若雷 | ||||
| 15:40 | 07-S-011 | 伍海燕 | 延时惩罚对第二方和第三方惩罚的神经机制的影响 | |
| 16:00 | 07-S-012 | 崔芳 | 时间压力与认知负荷调节自我与社会决策的神经机制 | |
| 16:20 | 07-S-013 | 古若雷 | 攻击性行为神经机制的元分析和网络分析 | |
| 16:40 | 07-S-014 | 周雨青 | 共情社会性传递的计算与神经机制 | |
| 17:00 | 07-S-015 | 汪晨波 | 不公平情境中妒忌体验的认知加工与神经机制 | |
| 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 主持人:冯喜珍 | ||||
| 主题: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 组织者:冯喜珍 | ||||
| 15:40 | 10-S-007 | 宋金泽 | 学业压力对大学生情绪耗竭的影响: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 | |
| 16:00 | 10-S-008 | 吴怡霖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中小学生拖延的影响:正念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16:20 | 10-S-009 | 李安喆 | 妒忌对社会退缩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 |
| 16:40 | 10-S-010 | 邸美琴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同性恋者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7:00 | 10-S-011 | 郝伟廷 | 初中生视屏时间对人际适应的影响:共情的中介作用和亲子沟通的调节作用 | |
| 17:20 | 10-S-012 | 侯恒松 | 居住流动性感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 |
| 现代测量与统计方法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 主持人:刘拓 | ||||
| 主题:现代测量与统计方法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 组织者:罗杰 | ||||
| 15:40 | 11-S-013 | 杨佳奇 | 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学校人际关系和学业成就:基于交叉滞后分析 | |
| 16:00 | 11-S-014 | 成嘉园 | 父母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父母中的效度和测量不变性: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 | |
| 16:20 | 11-S-015 | 刘梦君 |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文版黑暗人格四联征量表修订 | |
| 16:40 | 11-S-016 | 邱婷 | 中文版知识隐藏量表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基于CTT、GT和IRT的分析 | |
| 追踪数据分析方法新进展 主持人:刘红云 胡月琴 | ||||
| 主题:追踪数据分析方法新进展 组织者:刘红云 | ||||
| 15:40 | 11-S-017 | 潘俊豪 | 基于贝叶斯协方差Lasso的多层异质性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 |
| 16:00 | 11-S-018 | 刘红云 | 密集追踪研究中测量跨时间等价性的检验 | |
| 16:20 | 11-S-019 | 温忠麟 | 二阶潜增长模型两种标准化估计的比较 | |
| 16:40 | 11-S-020 | 肖悦 | 密集型追踪研究中个体内和个体间信度的评估——基于两水平随机动态模型的方法 | |
| 17:00 | 11-S-021 | 刘源 | 错误设定与过度参数化:往复影响模型中的模型选择 | |
| 17:20 | 11-S-022 | 刘玥 | 时间序列中早期预警信号的阈值探索——基于变点自回归模型 | |
| 创伤与丧亲后的心理适应机制及其干 主持人:赵静波 | ||||
| 主题:创伤与丧亲后的心理适应机制及其干预 组织者:赵静波 | ||||
| 15:40 | 13-S-010 | 王东方 | 汶川地震10年后个体创伤累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 | |
| 16:00 | 13-S-011 | 龙梦媛 | 地震与疾病丧亲者的哀伤症状网络分析 | |
| 16:20 | 13-S-012 | 盖弈涵 | 哀伤干预中的什么元素有效?基于干预模块的元分析 | |
| 16:40 | 13-S-013 | 唐苏勤 | 哀伤反刍思维如何影响丧亲适应?来自生态瞬时评估的启示 | |
| 17:00 | 13-S-014 | 张宇迪 | 基于“心房模型”干预改善失独老人自我概念和情绪的探索性研究 | |
| 在不确定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实务 主持人:范方 | ||||
| 主题:在不确定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实务 组织者:范方 | ||||
| 15:40 | 13-S-015 | 马紫娟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睡眠紊乱和精神健康问题之间桥接症状和动态网络的纵向变化: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三个不同时期的启示 | |
| 16:00 | 13-S-016 | 李媛媛 |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失眠症状的变化轨迹及其对 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 | |
| 16:20 | 13-S-017 | 罗聪 | COVID-19 期间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亚组的潜在类别分析 | |
| 16:40 | 13-S-018 | 马子杰 | 新冠疫情期间无法忍受不确定的潜在剖面分析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研究 | |
| 17:00 | 13-S-019 | 陈玉菁 | 新冠疫情暴发37个月大学生心理症状的系列横断面研究 | |
| 17:20 | 13-S-020 | 叶灏贤 | 不同不确定性耐受度的青少年中焦虑与抑郁的纵向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决策与脑青年论坛 主持人:徐四华 | ||||
| 主题:决策与脑青年论坛 组织者:徐四华 | ||||
| 15:40 | 17-S-007 | 尚俊辰 | 面孔吸引力影响经济决策的神经机制 | |
| 16:00 | 17-S-008 | 徐四华 | 基于人的主动决策和基于计算机的被动决策对结果评估的影响:来自主观报告和电生理的证据 | |
| 16:20 | 17-S-009 | 赵汉璇 | 社会关系影响双人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一项基于fNIRS的超扫描研究 | |
| 16:40 | 17-S-010 | 陶瑞文 | 社会排斥对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的不同影响: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 |
| 17:00 | 17-S-011 | 张裕煊 | 博弈中赢家何以脱颖而出——来自行为和脑影像的证据 | |
| 数字化时代下老年人的认知与情绪健康 主持人:喻婧 | ||||
| 主题:数字化时代下老年人的认知与情绪健康 组织者:喻婧 | ||||
| 15:40 | 18-S-001 | 邵景进 | 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6:00 | 18-S-002 | 尹述飞 | 老年人短视频APP使用和自评健康的关系:主观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媒介素养的调节作用 | |
| 16:40 | 18-S-003 | 王俭勤 | 情景记忆和错误记忆影响价值决策的年老化效应 | |
| 17:00 | 18-S-004 | 王宝玺 | 价值对情景记忆老化的影响 | |
| 17:20 | 18-S-005 | 喻婧 | 老助老模式的作用机制:来自心理-行为-脑间同步性的证据 | |
| 孕产妇心理与子代健康 主持人:曹枫林 | ||||
| 主题:孕产妇心理与子代健康 组织者:曹枫林 | ||||
| 15:40 | 20-S-009 | 张烜 | 母亲童年不良经历对婴儿忽视的作用:多视角研究 | |
| 16:00 | 20-S-010 | 黄永棋 | 生活方式因素与妊娠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关联:单独效应及累积效应 | |
| 16:20 | 20-S-011 | 陈瑜 | 孕妇产前抑郁EPDS和PHQ-9量表评估的异同比较 | |
| 16:40 | 20-S-012 | 刘燕群 | 基于“肠-脑”轴探究肠道菌群在产前抑郁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 |
| 智慧护理与心理 主持人:叶旭春 | ||||
| 主题:智慧护理与心理 组织者:叶旭春 | ||||
| 15:40 | 20-S-005 | 吴清 | 网络情境下房颤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分析 | |
| 16:00 | 20-S-006 | 毕轩懿 |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康复机器人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
| 16:20 | 20-S-007 | 周祎敏 | 基于价值感知的养老机器人接纳态度: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 |
| 16:40 | 20-S-008 | 刘晓芯 | 虚拟现实技术在ICU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一项混合研究 | |
| 数字化环境下的个体发展和适应 主持人:牛更枫 | ||||
| 主题:数字化环境下的个体发展和适应 组织者:孙晓军 | ||||
| 15:40 | 23-S-013 | 葛文静 | 重要他人ICT态度、中小学生ICT态度与数字素养:一项潜在剖面分析 | |
| 16:00 | 23-S-014 | 白旭青 | 信息囤积与信息处理偏差的关系:信息过载、身份气泡强化和不确定性容忍度的作用 | |
| 16:20 | 23-S-015 | 赵晓琪 |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16:40 | 23-S-016 | 袁子惠 | 数字反哺与老年人幸福感:主动使用社交媒体与社会隔离的中介作用 | |
| 17:00 | 23-S-017 | 刘志青 | 不确定感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疏离感和群体认同的作用 | |
| 17:20 | 23-S-018 | 钟丹 | 网络警觉与大学生拖延的关系:心智游移和正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数字技术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主持人:王伟军,刘勤学 | ||||
| 主题:数字技术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组织者:刘勤学 | ||||
| 15:40 | 23-S-019 | 丁倩 | 网络炫富信息接触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妒忌的中介作用和贫富归因的调节作用 | |
| 16:00 | 23-S-020 | 黄英辉 | 基于解释性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问答感知有用性影响机制研究: 精细可能性模型和数字化治疗联盟的理论视角 | |
| 16:20 | 23-S-021 | 石晶晶 | 小学生短视频观看及其影响的潜在转变分析:一项纵向研究 | |
| 16:40 | 23-S-022 | 董王昊 | 经过提示的ChatGPT能否实现有效的情感支持? 基于机器学习的探索性研究 | |
| 17:00 | 23-S-023 | 宋君瑶 | 亲子的手机干扰感知差异对儿童手机成瘾的影响:以人为中心的视角 | |
| 17:20 | 23-S-024 | 刘凯 |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支持下抑郁症的心理学标记物识别 | |
| 内感受在人类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主持人:魏高峡 | ||||
| 主题:内感受在人类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组织者:魏高峡 | ||||
| 15:40 | 24-S-001 | 魏高峡 | 内感受与情绪加工的关联 | |
| 16:00 | 24-S-002 | 吴琼 | 内感受的测量及其与情绪健康的关系 | |
| 16:20 | 24-S-003 | 张剑锋 | 心脑活动的双向交互-基于脑磁图的研究 | |
| 16:40 | 24-S-004 | 位东涛 | 慢呼吸调控焦虑情绪的作用:基于电生理的证据研究 | |
| 服务中国社会现实心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主持人:傅安国、岳童 | ||||
| 主题:服务中国社会现实心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组织者:傅安国 | ||||
| 15:40 | 28-S-006 | 岳童 | 国家高新区社区氛围的质性探索 | |
| 16:00 | 28-S-007 | 李继波 | 质性心理学视角下自闭症儿童母亲生命故事初探 | |
| 16:20 | 28-S-008 | 吴胤霖 |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潜类别增长轨迹 ——基于解释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 | |
| 16:40 | 28-S-009 | 田昊 | 消除服务暗礁:应用心理专硕研究生心理疾病污名的叙事研究 | |
| 17:00 | 28-S-010 | 岳彩镇 | 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结构与影响因素 | |
| 17:20 | 28-S-011 | 傅安国 |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 |
| 文化变迁、文化自信与心理健康 主持人:韦庆旺 | ||||
| 主题:文化变迁、文化自信与心理健康 组织者:毕重增 | ||||
| 15:40 | 31-S-001 | 韦庆旺 | 自主原因与相依幸福感:重视关系的自主让人更幸福? | |
| 16:00 | 31-S-002 | 吴良 | 延续性感知和生命意义感对文化自豪的影响 | |
| 16:20 | 31-S-003 | 董俊莹 | 感知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自信的影响:文化包容度的中介作用 | |
| 16:40 | 31-S-004 | 王艇 | 未来环保者身份认同: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未来工作自我概念 | |
| 17:00 | 31-S-005 | 韩淼 | 大学生文化自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7:20 | 31-S-006 | 陈錾昕 | 大学生感知父母文化社会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父母情感温暖与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积极适应视角的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 主持人:安媛媛 | ||||
| 主题:积极适应视角的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 组织者:席居哲 | ||||
| 15:40 | 33-S-007 | 梁一鸣 | 失依儿童中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异质性表现 | |
| 16:00 | 33-S-008 | 卞小华 | 网络受欺凌与初中生攻击倾向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6:20 | 33-S-009 | 金佳露 | 留守和流动儿童孤独感与感知社会支持的关系: 基于网络分析的比较 | |
| 16:40 | 33-S-010 | 王云汐 | 自我同情和社会支持对失依儿童发展功能的保护性作用 | |
| 17:00 | 33-S-011 | 周家琦 | 精准评估网络成瘾者(青少年与青年成人)的难点:整合视角的分析 | |
| 应激与心理健康:来自神经机制、生理、遗传学、纵向和日记研究的证据启示 主持人:杨娟 | ||||
| 主题:应激与心理健康:来自神经机制、生理、遗传学、纵向和日记研究的证据启示 组织者:甘怡群 | ||||
| 15:40 | 36-S-006 | 杨娟 | 奖赏调控应激复原的神经通路 | |
| 16:00 | 36-S-007 | 陈一笛 | 在挫折中成长——意义建构的中介作用 | |
| 16:20 | 36-S-008 | 甘怡群 | 磨难中开出灿烂的花: 来自神经中介机制,遗传学和干预的证据 | |
| 16:40 | 36-S-009 | 吕薇 | 应激心血管反应与青少年执行功能与情绪能力的“U”型关系 | |
| 17:00 | 36-S-010 | 苗淼 | 家庭不文明行为与家庭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 | |
| 群体心理与群脑互动 主持人:潘亚峰 | ||||
| 主题:群体心理与群脑互动 组织者:李先春 | ||||
| 15:40 | 41-S-001 | 马燚娜 | 群内合作和群际竞争中的脑间同步性 | |
| 16:00 | 41-S-002 | 卢春明 | 人际社会互动的表征和计算机制 | |
| 16:20 | 41-S-003 | 张丹 | 有效学科学习:工作记忆能力与学习经验的作用机制研究 | |
| 16:40 | 41-S-004 | 潘亚峰 | 社会学习的人际神经科学框架 | |
| 17:00 | 41-S-005 | 李先春 | 信息交换提升群体决策绩效的脑-脑机制 | |
| 17:20 | 41-S-006 | 李日辉 | 真实情境下社交互动的动态脑间同步:基于近红外超扫描的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42-P-191 | 吕童玉 | 父母心理控制对本科护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影响: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92 | 程冬阳 | 小学生语素意识与字词识别的关系:来自追踪的证据 | |
| 全天 | 42-P-193 | 陶芽 | 跨文化视角下童年期创伤和成人期自杀意念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 |
| 全天 | 42-P-194 | 郭秀秀 | 中学生友谊质量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和社会比较的链式中介 | |
| 全天 | 42-P-195 | 舒俊文 |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 |
| 全天 | 42-P-196 | 詹永吉 | 被动干扰会引发主动行为吗?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42-P-197 | 张万双 | 大五人格与错失恐惧:一项系统评价与元分析 | |
| 全天 | 42-P-198 | 鞠亦南 | 学龄前校外培训参与时间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199 | 耿影慧 | 粗暴养育与青少年消极社会适应的关系: 自我厌恶和友谊质量的作用 | |
| 全天 | 42-P-200 | 杨薇静 | 校园欺凌受害对青少年恶意创造力的影响: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善念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201 | 裴呈祥 | 亲子情绪对话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关系中的作用 | |
| 全天 | 42-P-202 | 王晨 | 父母冲突对高中生网络欺凌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203 | 邓皖潼 | 道家人格与大学生婚恋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与身体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04 | 邢秀 | 师生关系与学龄儿童学业适应的双向关系:基于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分析 | |
| 全天 | 42-P-205 | 赵娟 | 初中生自尊与负面身体自我的关系:坚韧人格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06 | 郑文杰 |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焦虑的关系:儿童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07 | 刘文雪 | 父母教养压力与协同教养的关系:基于纵向主客体互倚模型的分析 | |
| 全天 | 42-P-208 | 车洁 | 情节模拟对助人意愿的双刃剑效应 | |
| 全天 | 42-P-209 | 范甜甜 | 父母物质惩罚与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链式中介效应 | |
| 全天 | 42-P-210 | 李欣冉 | 幼儿教师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11 | 瞿振 | 童年期创伤对离婚者的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解决冲突方式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12 | 张洁 | 母亲控制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 | |
| 全天 | 42-P-213 | 张宇雯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和父母生涯社会支持的作用 | |
| 全天 | 42-P-214 | 张愉蕙 | 初中生学业压力、学习中心理疲劳、游戏障碍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全天 | 42-P-215 | 路博文 | 学生学业负担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大样本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 |
| 全天 | 42-P-216 | 陈晴 | 孤独特质影响视觉刺激的可联想性和情绪性信息加工 | |
| 全天 | 42-P-217 | 傅芃 | 统计学习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42-P-218 | 严心怡 | 初中生感恩与情绪弹性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与亲子亲合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219 | 赵钦瑞 | 高中生生涯未来时间洞察力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20 | 吕晋晋 | 执行功能与幼儿社会退缩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2-P-221 | 肖伊兰 | 父母对儿童消极情绪反应方式和家庭情绪表露的关系:夫妻婚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22 | 宋明燚 | 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自我同情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23 | 田千峰 | 统计焦虑量表的结构: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群体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
| 全天 | 42-P-224 | 马东乐 | 职前与在职学前教师对幼儿社会性行为信念的差异研究 | |
| 全天 | 42-P-225 | 郭梦欣 | 情绪调节策略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26 | 谯力萍 | 青少年感恩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一项短期交叉滞后分析 | |
| 全天 | 42-P-227 | 江润杰 | 纵向视角下批判性思维与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42-P-228 | 郭雅霖 | 青少年父母关爱相对剥夺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29 | 姜刻文 | 乡村支教对职前教师生涯发展的影响及其模式 | |
| 全天 | 42-P-230 | 杜巧金 |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视觉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关系研究:城乡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2-P-231 | 唐逸文 | 流动的焦虑:我国城市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生成与维持机制的质性研究 | |
| 全天 | 42-P-232 | 刘静茹 |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中小学生宽恕的影响: 内控归因与移情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2-P-233 | 刘奕浓 | 创伤经历者的失眠困扰与社会支持:一项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ReHo特征初步比较 | |
| 全天 | 42-P-234 | 兰金滢 | 阈下抑郁和抑郁症个体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下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 | |
| 全天 | 42-P-235 | 陈丹 | 累积情境风险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个体保护因子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43-P-001 | 马少勇 | 生命意义感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社交焦虑与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3-P-002 | 马少勇 | 生命意义感影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社交焦虑的 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43-P-003 | 赵后雨 | 水下特种作业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43-P-004 | 杜夏雨 | 健康焦虑的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效果及机制 | |
| 全天 | 43-P-005 | 刘娇 | 正念还是转移注意力?运动中情感调节策略的使用效果因人而异 | |
| 全天 | 43-P-006 | 王洁 | 计算机安全警告信息加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
| 全天 | 43-P-007 | 李国鹏 | 活动参与限制和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关系: 心理困扰的中介作用和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08 | 郭俊俏 | 3~5岁幼儿家庭教育生活刺激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基于CFPS的潜在剖面分析 | |
| 全天 | 43-P-009 | 魏艳萍 | 监控与接纳,还是仅仅监控?拆解正念训练对情绪反应效果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 |
| 全天 | 43-P-010 | 赵成佳 | “夜猫子”还是“早起鸟”更会因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而睡眠拖延?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全天 | 43-P-011 | 刘月月 | 中-英双语者二语键入过程中的语音和正字法加工 | |
| 全天 | 43-P-012 | 刘月月 | 二语书写可直接通达正字法:来自不同书写方式的证据 | |
| 全天 | 43-P-013 | 沈施巧 | 学龄前儿童近似数量加工和数学能力的关系:加工速度的作用 | |
| 全天 | 43-P-014 | 孙毅聪 | 马基雅维利主义员工如何维持与领导的关系能量—基于特质激活理论 | |
| 全天 | 43-P-015 | 申曦 | 儿童期虐待会在纵向上影响探索吗?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 |
| 全天 | 43-P-016 | 陈嘉慧 | 青少年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共发:桥接症状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 |
| 全天 | 43-P-017 | 唐凯晴 | 本土化情绪调节的测量及应用模式的检验 | |
| 全天 | 43-P-018 | 田佳旭 | 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网络喷子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43-P-019 | 王羽茜 | 社会比较倾向和多维竞争特质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多领域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 | |
| 全天 | 43-P-020 | 耿璐 | 探究自我损耗状态下自我谈话的注意效应 ——一项飞镖运动的眼动研究 | |
| 全天 | 43-P-021 | 钱一铭 | 消费者自主选择情境中服务机器人拟人化对消费者社会评价的影响 | |
| 全天 | 43-P-022 | 张磊 | 网络分析技术下地域认同对心理应激的影响:适应性的中介作用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23 | 李璐璐 | 中文社会评价词表 | |
| 全天 | 43-P-024 | 白舒靓 | 考试焦虑青少年的威胁解释偏差:气质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25 | 臧鑫磊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格评估方法 | |
| 全天 | 43-P-026 | 邵思洋 | 孤独感对青少年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自我认同感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27 | 孙佳禾 | 空间Simon效应对面孔-词Stroop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 | |
| 全天 | 43-P-028 | 郑文峰 | 感恩对网络人际行为的影响:一项为期10天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43-P-029 | 孙晨哲 | 大学生童年创伤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表达抑制与奖赏敏感性的作用 | |
| 全天 | 43-P-030 | 王俊 | 失智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网络及其对照护体验的影响研究 —基于混合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 |
| 全天 | 43-P-031 | 罗杰飞 | 三至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过程中整字水平和部件水平的语音预视收益 | |
| 全天 | 43-P-032 | 李楠 | 基于CNKI的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研究可视化分析 | |
| 全天 | 43-P-033 | 程雪林 | 多维度视角下的父母心理控制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儿童外倾性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34 | 王堃炎 | 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父母离间行为对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43-P-035 | 姜莹 | 音段内和超音段语音意识对单词阅读的影响——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的对比研究 | |
| 全天 | 43-P-036 | 王芳 | 父母教育期望如何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 |
| 全天 | 43-P-037 | 张天羽 | 孰因孰果? 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限制性饮食的纵向追踪 | |
| 全天 | 43-P-038 | 方作之 | 教师成长型思维对中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 学生成长型思维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 | |
| 全天 | 43-P-039 | 王蔚晨 | 自我损耗对个体欺骗行为的影响:共情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43-P-040 | 姜蕴珊 | 情以何堪:情商心智模式及其对学业投入和学业倦怠的影响 | |
| 全天 | 43-P-041 | 李继文 | 自我矛盾性对认知灵活性影响的研究 | |
| 全天 | 43-P-042 | 杨文亚 | 助力还是阻力?压力心智模式影响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双路径机制 | |
| 全天 | 43-P-043 | 穆易 | 基于微博文本数据的抑郁倾向检测研究 | |
| 全天 | 43-P-044 | 李睿 | 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一项多水平元分析 | |
| 全天 | 43-P-045 | 赵雪融 | 关系质量与儿童共情能力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 |
| 全天 | 43-P-046 | 杨继月 | 典型性是相似性么?来自前提典型性效应认知过程的证据 | |
| 全天 | 43-P-047 | 黄鑫 | 社会情感能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师生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43-P-048 | 龙春兰 | 指导家庭教育如何预防小学生网络沉迷:基于一项实证研究 | |
| 全天 | 43-P-049 | 麻雨婷 | 消极老年刻板印象与老年人目标追求的日记研究 | |
| 全天 | 43-P-050 | 李娟 | 父母媒介干预、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问题性媒介使用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1-P-001 | 宋爽 | 英语背景乐对汉语母语大学生持续性注意的影响 | |
| 全天 | 01-P-002 | 崔爱琳 | 累积生态风险对留守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生命意义感 和心理痛楚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03 | 王泓懿 | 校园人际谣言与高中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僵化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 |
| 全天 | 01-P-004 | 张靖淇 | 粗暴养育对高中生抑郁的影响: 侵入性反刍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
| 全天 | 01-P-005 | 于美琪 | 师生冒犯在课堂上对学生共情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01-P-006 | 岳亚奇 | 观察他人执行与思维一致的动作可以促进思维:物体呈现和观察方式的影响 | |
| 全天 | 01-P-007 | 丁亚童 | 敬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自我超越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08 | 冷晓雪 | 追踪手势对学习的影响:来自两项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 |
| 全天 | 01-P-009 | 周皓文俊 | 加工指令和项目价值对词对学习中情境效应及其元认知监测影响 | |
| 全天 | 01-P-010 | 梅新新 | 学习困难学生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研究 | |
| 全天 | 01-P-011 | 张涵 | 父母养育倦怠与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关系:基于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 |
| 全天 | 01-P-012 | 朱琳 | 小学生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 |
| 全天 | 01-P-013 | 王树康 | 提取形式和问题类型对阅读成绩和元理解监测的影响 | |
| 全天 | 01-P-014 | 秦楠 | 时空背景变化对情景记忆结构组织的影响——一项眼动研究 | |
| 全天 | 01-P-015 | 陈庆华 | 中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坚毅品质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1-P-016 | 章诗毓 | 新生代教师职业认同、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 |
| 全天 | 01-P-017 | 唐甜 | 家庭教养方式与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关系:系列元分析 | |
| 全天 | 01-P-018 | 陈龙 |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词语结构意识的发展及其在阅读中的作用 | |
| 全天 | 01-P-019 | 梁筱宇 |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20 | 蔡景雪 |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01-P-021 | 孙婷婷 | 阅读策略训练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一项基于阅读障碍风险儿童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1-P-022 | 刘东禹 | 高中生焦虑抑郁问题核心症状的时间特异性探索: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 | |
| 全天 | 01-P-023 | 罗静 |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抑郁的关系: 总体自我价值感与行为自主决策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24 | 利振华 | 父母监控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01-P-025 | 李世菊 | 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电子产品使用和性别的中介调节机制 | |
| 全天 | 01-P-026 | 邹明萱 | 弹幕对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视频学习的影响 | |
| 全天 | 01-P-027 | 陈沛 | 多巴胺系统基因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 | |
| 全天 | 01-P-028 | 刘昕悦 | 认知卸载与项目难度对元认知监测的影响 | |
| 全天 | 01-P-029 | 连培琴 | 父母情绪智力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30 | 张婷宜 | 大学生成就目标和课堂目标结构对学业求助的影响:自我呈现成本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1-P-031 | 黄传斌 | 父母教育焦虑现状及其对父母教育行为的影响:一项城乡对比研究 | |
| 全天 | 01-P-032 | 李俊仪 | 中学生亲子冲突、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1-P-033 | 王诗琪 | 以家庭为基础的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
| 全天 | 01-P-034 | 胡悠悠 | 家长多重教养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协同而非单一 | |
| 全天 | 01-P-035 | 王美芳 |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机制模型建构及运动干预路径研究 | |
| 全天 | 01-P-036 | 王青春 | 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支持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01-P-037 | 黄宇 | 提示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作用 | |
| 全天 | 01-P-038 | 樊利芳 | 线上学习的媒体多任务与学业成绩:自我调节策略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2-P-001 | 谢晓莹 | 青少年依恋系统类别及其对焦虑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02 | 王宏 | 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状况调查 | |
| 全天 | 02-P-003 | 董存梅 |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
| 全天 | 02-P-004 | 江燕娟 | 幼儿在社会类别归纳推理中的选择偏好:基于类别信息还是相似性信息 | |
| 全天 | 02-P-005 | 巩玉萍 | 类别标签、知觉特征和功能特征对4-6岁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06 | 陈可琛 | 概念距离与操作物体移动对幼儿关系类别学习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07 | 吴宝敏 | 幼儿轴对称关系类别学习的发展特征及线索提示的作用 | |
| 全天 | 02-P-008 | 董肖肖 |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难度和价值对认知负载转移的影响:发展模式与机制探索 | |
| 全天 | 02-P-009 | 苏娃浔 | 儿童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动态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
| 全天 | 02-P-010 | 于泽满 | 小学生隔代教养方式量表编制及适用性检验 | |
| 全天 | 02-P-011 | 任童颜 | 不同运算类型下的“减法”问题:影响学龄前儿童减法和未知加数运算发展的认知因素 | |
| 全天 | 02-P-012 | 谢晓莹 | 青少年同伴依恋类型及其转变:潜在转变分析 | |
| 全天 | 02-P-013 | 阿尔升·海达别克 | 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适应功能:益处与代价的五轮博弈 | |
| 全天 | 02-P-014 | 汪玉婷 | 学习步调和装饰性材料相关性对学习成绩及元理解监测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15 | 安彦东 | 权力感和他人存在对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16 | 邢玉荣 | 汉语声调敏感性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17 | 宋快 | 父母冲突对幼儿电子媒体过度使用的影响: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序列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2-P-018 | 陈加 | 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注意偏向加工的时间进程特点 | |
| 全天 | 02-P-019 | 文倩 | 向死而生:死亡提醒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20 | 任泯璇 | 家庭环境对研究生抑郁的纵向影响: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2-P-021 | 余豪如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脑卒中首发失能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质性研究 | |
| 全天 | 02-P-022 | 赵雅倩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奖赏加工机制探索 | |
| 全天 | 02-P-023 | 王珂瑜 | 自闭症损害面孔知觉?自闭特质的不同子维度与类面孔错觉的关系 | |
| 全天 | 02-P-024 | 赵晗序 | 家庭累积风险与初中生自伤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02-P-025 | 徐梓唯 | 网络受欺凌和青少年亲欺凌旁观行为的关系: 焦虑抑郁和道德推脱的多重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2-P-026 | 李甜甜 | 儿童路线学习中的前向测试效应作用 | |
| 全天 | 02-P-027 | 刘方清 | 间歇性爆炸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共同风险因素综述 | |
| 全天 | 02-P-028 | 杨学钧 | 基于网络分析的精神疾病症状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02-P-029 | 井玉汝 | 大学生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错失恐惧的影响: 基于潜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 | |
| 全天 | 02-P-030 | 朱俊 | 2-4岁儿童数字映射发展研究 | |
| 全天 | 02-P-031 | 臧佩瑶 | 情绪效价和一体化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联结记忆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32 | 李卓尔 | 汉语阅读中高低工作记忆群体的预测加工机制 | |
| 全天 | 02-P-033 | 盛晗 | 学龄儿童汉字识别能力的研究:基于视觉拥挤理论 | |
| 全天 | 02-P-034 | 马婉 | 师生关系与留守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2-P-035 | 胡友松 | 道德认同对听力受损青少年面部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
| 全天 | 02-P-036 | 赵思琦 | 不同未来时间洞察力手机使用者的抑制控制特点 | |
| 全天 | 02-P-037 | 叶舒瑶 | 小学儿童的道德提升感对社会善念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2-P-038 | 耿影慧 | 父母关爱、父母鼓励自主与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 感恩和自我控制的并行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2-P-039 | 荣亚朝 | 延迟奖赏预期对青少年的激励效应消失 | |
| 全天 | 02-P-040 | 黄雅芬 | 控制欲的悲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内化问题何以产生? | |
| 全天 | 02-P-041 | 李清银 | 中国新婚夫妻发展任务量表的编制 | |
| 全天 | 02-P-042 | 李友媛 | 不同视角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 |
| 全天 | 02-P-043 | 凌冬莲 |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焦虑的动态关系:基于日志法的研究 | |
| 全天 | 02-P-044 | 张柯 | 特质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02-P-045 | 王宵悦 | 夫妻压力感知与婚姻不稳定性的关系:不同沟通模式的中介作用及其跨婚龄一致性 | |
| “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3-P-001 | 王阳茜 | 概念结构研究的ERAI四阶梯框架模型的建构 | |
| 全天 | 03-P-002 | 马涛 | 古诗词情景模拟对缓解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作用 | |
| 全天 | 03-P-003 | 宋柯柯 | 害群之马效应和群际敏感效应的本土化检验: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03-P-004 | 夏秀娟 | 数字健康技术助力心理服务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窦皓然 王福顺 | ||||
| 15:40 | 42-O-052 | 刘倩 | 初中生社交网站自我表露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 |
| 16:00 | 42-O-053 | 王跟弟 | 大学生无聊倾向对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拖延的纵向中介作用 | |
| 16:20 | 42-O-054 | 曹妍媛 | 童年情感创伤预测大学生心理僵化不同发展轨迹: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 | |
| 16:40 | 42-O-055 | 刘希 | 恋人合作中的人际脑同步:急性压力和依恋类型的影响 | |
| 17:00 | 42-O-056 | 张晓晨 | 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身体姿势的作用 | |
| 17:20 | 42-O-057 | 刘倩 | 中小学生社交网站自我表露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的追踪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刘小龙 张宝山 | ||||
| 15:40 | 42-O-058 | 李铁柱 | 父母性取向支持对失志综合征的影响:性取向隐瞒与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 |
| 16:00 | 42-O-059 | 李毓文 | Emojis的社会认知加工特性及其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来自Emojis、简单图形和人脸的视觉工作记忆证据 | |
| 16:20 | 42-O-060 | 林依婷 | 中国自动驾驶道德决策因素分析 | |
| 16:40 | 42-O-061 | 郭阳 | 问题管理家(PM+)改善抑郁症状: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 |
| 17:00 | 42-O-062 | 王彤彤 | 静息状态下与肥胖相关的内在功能连接改变:人类连接组项目数据分析 | |
| 17:20 | 42-O-063 | 侯雅贤 | 高社交焦虑者在自我相关信息与外部社交线索之间的注意偏向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高伟 李鸣(MING LI) | ||||
| 15:40 | 42-O-064 | 苏春华 | 职场排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 |
| 16:00 | 42-O-065 | 程伊敏 | 面部遮挡对错误辨认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基于误导信息范式 | |
| 16:20 | 42-O-066 | 张丹丹 | 当教育遇上AI:ChatGPT与视频教学的智慧对决 | |
| 16:40 | 42-O-067 | 曾莉 | 中国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转变:横断历史元分析 | |
| 17:00 | 42-O-068 | 姜朝玮 | 家庭喂养行为及其预测性因素与学前儿童体质指数的追踪研究 | |
| 17:20 | 42-O-069 | 龙滢 | 瑜伽锻炼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干预机制:短视频成瘾的中介作用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蚁金瑶 顾思梦 | ||||
| 15:40 | 42-O-070 | 刘苏瑶 | 人格障碍诊断问卷边缘性分量表的项目分析:基于项目反应理论 | |
| 16:00 | 42-O-071 | 周瑾宜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虚假评论言语行为分析及人机比较研究: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 | |
| 16:20 | 42-O-072 | 刘昕怡 | COVID-19疫情背景下网络化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袁彦 张珊珊 | ||||
| 15:40 | 42-O-073 | 尹元花 | 妒忌对项目记忆与情景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 |
| 16:00 | 42-O-074 | 柯玉茗 | 伪损伤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颞叶后部不影响语言控制但影响非语言控制:来自经颅磁刺激的证据 | |
| 16:20 | 42-O-075 | 南恬 | 青少年自杀患者风险行为背后的情绪计算机制 | |
| 16:40 | 42-O-076 | 朱靖涵 | 情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对价值决策的影响 | |
| 17:00 | 42-O-077 | 李庆一 | 预期对认知控制调节机制的影响 | |
| 17:20 | 42-O-078 | 林国俊 | 老年人多维睡眠对不同层面认知老化的效应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田宇 潘芳 | ||||
| 15:40 | 42-O-079 | 于明申 | 道德推脱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亲欺凌旁观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一项18个月的纵向分析 | |
| 16:00 | 42-O-080 | 王伊 | 儿童与成人阅读中的工作记忆储存状态 | |
| 16:20 | 42-O-081 | 代佳 | 面孔吸引力对幼儿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影响 | |
| 16:40 | 42-O-082 | 贾悦悦 | 逆境中成长:童年期忽视与青少年抑制控制之间的U型关系及近期压力的调节作用 | |
| 17:00 | 42-O-083 | 陆瑜 | 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韧性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袁加锦 李开云 | ||||
| 15:40 | 42-O-084 | 夏聪 | 儿童早期情绪调节能力发展轨迹的分类:线性与非线性方法比较 | |
| 16:00 | 42-O-085 | 张馨予 | 中国高中生焦虑抑郁问题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转变分析 | |
| 16:20 | 42-O-086 | 乔小飞 | 大学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发展轨迹和预测因素:一个五波的纵向追踪调查 | |
| 16:40 | 42-O-087 | 王梓洋 | 融合音乐训练的绘本阅读活动对3-4岁儿童言语能力的影响 | |
| 17:00 | 42-O-088 | 苏俊月 | 儿童屏幕暴露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元分析 | |
| 17:20 | 42-O-089 | 李森鹏 | 中学生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基于潜在转变分析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郭栋 高桢妮 | ||||
| 15:40 | 42-O-090 | 马睿 | 儿童第三方惩罚的偏好:双赢还是双输 | |
| 16:00 | 42-O-091 | 刘丽丝 | 体重指数和小学儿童工作记忆的关系:体重污名的中介作用 | |
| 16:20 | 42-O-092 | 沈婷 | “当心脚下”:底部视觉线索对边界定位的影响机制 | |
| 16:40 | 42-O-093 | 龚诗苗 | 急性应激与不同亲社会结果对努力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 17:00 | 42-O-094 | 王笳力 | 推理和阅读的双向建构:额中回对视觉和凸显网络功能调控的中介作用 | |
| 17:20 | 42-O-095 | 莫亚连 | 童年中期至青少年早期自我概念发展轨迹及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郑志伟 周鑫岐 | ||||
| 15:40 | 43-O-043 | 张琳然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潜在转变分析:负性生活事件的预测作用及对人生意义的影响 | |
| 16:00 | 43-O-044 | 赵旭航 | 自我身体抚触对青少年状态自悯的干预效果 | |
| 16:20 | 43-O-045 | 李梦鸽 | 健康环境悖论视角下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 ——基于HLM模型分析 | |
| 16:40 | 43-O-046 | 景家驹 | 权力感、解释水平与最优化行为:中介效应与边界条件的探讨 | |
| 17:00 | 43-O-047 | 王润琪 | 沮丧应激与状态焦虑的关系:急性应激下HPA轴功能的调节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刘风 肖风 | ||||
| 15:40 | 43-O-048 | 陈钰昕 | 经皮耳部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注意系统的影响:以点探测范式为例 | |
| 16:00 | 43-O-049 | 韩金凤 | 超重/肥胖对大脑“感觉运动-跨模态”系统动态活动的影响 | |
| 16:20 | 43-O-050 | 庄昀 | 不确定情境影响疼痛与无疼痛刺激知觉加工的时间进程 | |
| 16:40 | 43-O-051 | 廖洁洁 | 比较奖励联结的分心刺激捕获内部注意与外部注意的差异 | |
| 17:00 | 43-O-052 | 谢桐 | 面孔中基于物体注意效应的争议:双矩形范式中ERP的证据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王淞 孔风 | ||||
| 15:40 | 43-O-053 | 郭博文 | 一天内脑功能活动的重测信度:基于脑血流的研究 | |
| 16:00 | 43-O-054 | 黄子懿 | 从儿童到成年时期神经灵活性的功能分化 | |
| 16:20 | 43-O-055 | 陈怡彤 | 语音一致性调节汉字加工中的长时字形启动效应 | |
| 16:40 | 43-O-056 | 戚娅玮 |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网瘾大学生注意网络的干预—基于ERPs的证据 | |
| 17:00 | 43-O-057 | 李芊芊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控制在新颖性加工中的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陈桃林 丁雪辰 | ||||
| 15:30 | 43-O-058 | 王艺桢 | 反应性攻击青少年的恐惧过度泛化:来自行为和近红外的证据 | |
| 15:50 | 43-O-059 | 柳东林 | 抑制控制在数学概念推理中的作用:一项fNIRS研究 | |
| 16:10 | 43-O-060 | 邓洵 | 建设性新闻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 |
| 16:30 | 43-O-061 | 黄雅婷 | 基于多维度奖赏加工模型识别抑郁症:来自机器学习算法的初步证据 | |
| 16:50 | 43-O-062 | 洪伟 | 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对学前儿童自发性数量关注倾向的影响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宛小昂 王一峰 | ||||
| 15:40 | 43-O-063 | 江悦妍 | 青少年自我控制与心理健康的非线性影响: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和身体活动的调节作用 | |
| 16:00 | 43-O-064 | 张静 | “近朱者赤”:孤独症儿童广义互惠特征及自我观点和他人观点的作用 | |
| 16:20 | 43-O-065 | 吴柯慧 | 强制性养育与青少年学校投入:检验共情关怀调节作用中的性别差异 | |
| 16:40 | 43-O-066 | 李喜 | 教师专业活力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
| 17:00 | 43-O-067 | 陈必忠 | 社交焦虑和社会关系的往复式联系:基于纵向研究的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卢凤梅 李一员 | ||||
| 15:40 | 43-O-068 | 梁笑 | 3~6岁学前儿童早期数量认知的发展:符号数字的习得 | |
| 16:00 | 43-O-069 | 付萌萌 | 亲社会还是偏差?网络社会行为的情绪驱动机制 | |
| 16:20 | 43-O-070 | 张蕊 | 父母受教育程度与父母期望对青少年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一项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 |
| 16:40 | 43-O-071 | 王林欣 | 童年不良经历对冒险行为发展的影响:自我控制纵向中介作用和多基因分数的调节作用 | |
| “博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胡中华 贺辉 | ||||
| 15:40 | 43-O-037 | 李欣 | 不同戒断期毒品成瘾者认知神经控制与迷走神经功能缺陷及失调研究 | |
| 16:00 | 43-O-038 | 郭曦玉 | AI还是人类?不同设计来源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 |
| 16:20 | 43-O-039 | 曹盖 | 垃圾分类标识的具体优势效应及助推策略:一个行为实验研究 | |
| 16:40 | 43-O-040 | 陈倩 | 音乐偏好影响在线行为:通过决策树方法揭示中国成年人网络谩骂的因素 | |
| 17:00 | 43-O-041 | 卢宏亮 | 多脑经颅电刺激促进人类合作行为的脑机制研究 | |
| 17:20 | 43-O-042 | 侯永青 |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个体的N200反应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一项基于三刺激视觉Oddball范式的队列追踪研究 | |
| “硕士生学术论坛”分组口头报告 主持人:陈光辉 曲方炳 | ||||
| 15:40 | 42-O-096 | 张晨 | 急性应激降低男性捐赠行为而非合作行为 | |
| 16:00 | 42-O-097 | 张琦(365) | 篮球运动员在目标导向的动态视觉追踪任务下的不均匀注意分配 | |
| 16:20 | 42-O-098 | 于权浩 | 强迫症患者行为学习双系统失衡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 |
| 16:40 | 42-O-099 | 陈玺雯 | 负性效价预期想象的可控性调节了延迟折扣 | |
| 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杀研究新进展 主持人:陈润森 | ||||
| 主题: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杀研究新进展 组织者:王园园 | ||||
| 15:40 | 24-S-005 | 安静 | 自杀干预热线青少年来电者的特征分析 | |
| 16:00 | 24-S-006 | 万宇辉 | 不良童年经历与情绪问题和自伤的人群归因分数分析 | |
| 16:20 | 24-S-007 | 张小芊 | 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探究儿童自伤意念和行为的转变轨迹 | |
| 16:40 | 24-S-008 | 屈笛扬 | 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现状 | |
| 17:00 | 24-S-009 | 卢凤梅 | iTBS干预改善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的研究 | |
| 17:20 | 24-S-010 | 陈润森 | 中国“生命守门人”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研究 | |
| 2023年10月15日 | ||||
| 母语与外语学习 主持人:张金桥 | ||||
| 主题:母语与外语学习 组织者:王瑞明 | ||||
| 08:00 | 40-S-001 | 刘聪 | 情绪对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中新词学习的影响 | |
| 08:20 | 40-S-002 | 余可可 | 具身模拟对学前儿童普通话声调学习的影响 | |
| 08:40 | 40-S-003 | 高飞 | 构词法的神经表征与词汇学习 | |
| 09:00 | 40-S-004 | 张金桥 | 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语用原则习得的实验研究 | |
| 09:20 | 40-S-005 | 袁立婷 |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情绪同词化加工机制的启动研究 | |
| 09:40 | 40-S-006 | 方岚 | 汉语母语者英语句子的韵律边界感知: 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 |
| “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4-P-001 | 刘鹏 | 动作抑制对危险物体动作干扰效应的作用——基于启动目标抓握一致性判断任务的脑电实验证据 | |
| 全天 | 04-P-002 | 周子安 | 单次有氧运动对于不同特质焦虑个体错失焦虑影响 | |
| 全天 | 04-P-003 | 刘正杰 | 认知负荷调节自我与社会决策的神经机制 | |
| 全天 | 04-P-004 | 陈璐瑶 | 项目难度和学习方式对学习判断反应性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05 | 何亮 | 失眠障碍者的抑制控制功能受损:来自ERPs的证据 | |
| 全天 | 04-P-006 | 邵红涛 | 走神导致积极消极作用: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 |
| 全天 | 04-P-007 | 胡娜 | 警觉水平对错误后调整不同加工阶段的差异化调节 | |
| 全天 | 04-P-008 | 郑宇洁 | 匹配比较法测量视觉瞬时记忆的精度:一种“全或无”的保持形式 | |
| 全天 | 04-P-009 | 李红利 | 工作记忆中汉字识别、刷新和保持的神经机制 | |
| 全天 | 04-P-010 | 陈艳虹 | 小鼠的面孔识别行为研究 | |
| 全天 | 04-P-011 | 吴英楠 | 外源性定向和内源性定向对多感觉冗余信号效应的不同影响:颞上回与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 | |
| 全天 | 04-P-012 | 陆若宇 | 工作记忆中的空闲时间效应:来自单间隙范式的证据 | |
| 全天 | 04-P-013 | 姚雨蓝 | 动作能力与动作序列学习效果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04-P-014 | 任艳娜 | 跨通道知觉训练对老年人视听整合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15 | 宋茹 | 律他如律己:自我利益对道德决策与道德评价的同向调节——道德敏感性与共情特质的中介效应 | |
| 全天 | 04-P-016 | 赵昕仪 | 线索信息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机制 | |
| 全天 | 04-P-017 | 车晓玮 | 表征精度对多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18 | 潘星羽 | 三维空间中深度对视觉注意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19 | 念靖晴 | 基于位置的统计学习对威胁分心刺激注意抑制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20 | 徐瑞彤 | 一般警告能有效降低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吗? | |
| 全天 | 04-P-021 | 姚雨蓝 | 发育性协调障碍成人的程序性学习缺陷 | |
| 全天 | 04-P-022 | 张亚亚 | 工作记忆表征优先级的形成机制 | |
| 全天 | 04-P-023 | 杨佳闻 | 情绪如何影响道德困境中的判断?一项基于情绪启动的实证研究 | |
| 全天 | 04-P-024 | 刘炜 | 数值比较范式对感数机制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25 | 郑思琦 | 提取意识会保护内隐记忆吗?提取意识对提取干扰效应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26 | 朱晓芸 | 负性情绪诱发对个体不同热量食物注意偏向动态特征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27 | 任智 | 背景预期对前瞻记忆动态加工的影响:ERPs研究 | |
| 全天 | 04-P-028 | 周文莹 | 基于动作形式对群体成员的一致性预期:来自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 |
| 全天 | 04-P-029 | 肖宜清 | 面孔大小对面孔倒置效应的影响 | |
| 全天 | 04-P-030 | 巩昕昕 | 大学生主客体心理旋转的差异:主体心理旋转中的身体效应 | |
| 全天 | 04-P-031 | 叶文婷 | Simon转换任务中抑制控制过程的动态:一项基于鼠标跟踪技术的研究 | |
| 全天 | 04-P-032 | 贾良智 | 空间算术与时间算术中OM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ERP证据 | |
| “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5-P-001 | 杜嘉鸿 | 后疫情时代餐饮从业者主观幸福感与焦虑的调查研究 | |
| 全天 | 05-P-002 | 严致昊 | 不确定性规避对累积疫情防控效果的影响 | |
| 全天 | 05-P-003 | 张晶 | 为何在职场“躺平”?: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退缩行为的关系 | |
| 全天 | 05-P-004 | 邹丽萍 | 人际好奇心对新员工职场适应的影响——团队信息交换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5-P-005 | 海曼 | 自我管理策略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 | |
| “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6-P-001 | 黄彬芯 | 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前后的脑电变化:系统综述 | |
| 全天 | 06-P-002 | 王成芳 | 抑郁症患者情绪冲突加工缺陷与自杀风险的脑机制研究 | |
| 全天 | 06-P-003 | 杨会会 | 童年创伤与冲动行为:神经质、压力知觉和抑郁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6-P-004 | 曾琪淋 | 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效益:基于ICF的系统综述 | |
| 全天 | 06-P-005 | 孔鑫媛 |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奖惩加工特征及脑电生理机制: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 |
| 全天 | 06-P-006 | 董戴凤 | 抑郁症患者动态静息脑网络特征的性别差异 | |
| 全天 | 06-P-007 | 孟雪 |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的持续性注意的跨诊断研究 | |
| 全天 | 06-P-008 | 张逸 | 神经元外泌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应激诱发大鼠抑郁中的作用 | |
| 全天 | 06-P-009 | 熊港琴 | 强迫症共病抑郁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受损特征 | |
| 全天 | 06-P-010 | 苗正淼 | 童年创伤、神经质与抑郁的纵向关系: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全天 | 06-P-011 | 黄赛 | 抑郁症患者外部转换和反向抑制功能障碍:一般性或情绪特异性? | |
| “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7-P-001 | 张科创 | 基于fNIRS数据的抑郁大学生脑网络拓扑特征 | |
| 全天 | 07-P-002 | 殷梦馨 | 神经质与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关系:自主神经系统的证据 | |
| 全天 | 07-P-003 | 周洁仪 | 恐惧从条件音频向语义相关图片的泛化 | |
| “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8-P-001 | 石青青 | 急性有氧运动对情绪性注意捕获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02 | 沈行行 | 不同时长中等强度跑步运动下7-11岁儿童的时间知觉变化特点 | |
| 全天 | 08-P-003 | 班亚东 | 正念训练对职业运动员备赛期间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8-P-004 | 刘安琪 | 基于心理健康课程对运动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08-P-005 | 陈佩佩 | 初中生校园体育欺凌行为机制的质性研究:基于欺凌者视角 | |
| 全天 | 08-P-006 | 印明辉 | 主动式休闲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应对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 |
| 全天 | 08-P-007 | 施伟 | 不同唤醒水平对中长跑运动员后程运动决策能力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08-P-008 | 杨益成 | 大学生体育参与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8-P-009 | 陈楚玉 | 中职生孤独感对人生意义感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身体活动量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08-P-010 | 李悦铭 |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情绪、心智游移与创造力的关系 | |
| 全天 | 08-P-011 | 乐静茹 | 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运动表象能力运动员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12 | 崔怡洋 | 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特质自我控制运动员基于不同冲突认知控制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13 | 刘心云 | 不同指导语类型对动作的表象学习与 记忆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14 | 李春铖 | 虚拟现实体感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15 | 高丽娟 | 成功/失败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的食物线索记忆抑制差异 | |
| 全天 | 08-P-016 | 王丹蕾 | 冲突情境下的篮球动作预期 | |
| 全天 | 08-P-017 | 刘艳艳 | 动作识别与运动经验对假动作情景下预判表现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18 | 刘明阳 | 自主性身体活动对于高中生久坐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8-P-019 | 刘唯智 | 高校学生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焦虑与抑郁的平行中介机制 | |
| 全天 | 08-P-020 | 薛欣 | 高校体育教师领导行为对学生锻炼行为影响—运动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8-P-021 | 张仲昊 | 促进身体活动和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2020-2023) | |
| 全天 | 08-P-022 | 余力 | 不同运动专项大学生视觉工作记忆的差异比较---一项ERP研究 | |
| 全天 | 08-P-023 | 班亚东 | 运用催眠技术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干预 —— 一项个案研究 | |
| 全天 | 08-P-024 | 肖明兰 | 体育锻炼的意向-行为鸿沟:锻炼习惯和启动性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08-P-025 | 王君瑜 | 动作倾向与判断效用对运动预判的影响 | |
| 全天 | 08-P-026 | 董亚琦 |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心理资本和心理疲劳的链式中介效应 | |
| 全天 | 08-P-027 | 李洁玲 | 神经质人格对运动员精力的影响:焦虑和心智游移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08-P-028 | 董亚琦 |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 | |
| 全天 | 08-P-029 | 董亚琦 | 体育旅游休闲涉入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流畅体验和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 |
| “法律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09-P-001 | 李贺 | 欺骗的非言语线索以及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样本的研究 | |
| 全天 | 09-P-002 | 黄朝政 | 亲疏有别:愤怒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 |
| “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0-P-001 | 陈希 | 团体沙盘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10-P-002 | 韩娟 | 幼儿教师关怀行为的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 |
| 全天 | 10-P-003 | 李泱巾 | 校园受欺凌对4-9年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10-P-004 | 余习德 | 习美立新:高中生体像烦恼的概念复探 | |
| 全天 | 10-P-005 | 王歆睿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社会支持的保护作用和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10-P-006 | 王歆睿 |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 |
| 全天 | 10-P-007 | 徐明杰 | 心理控制源对高职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与心理机制研究 | |
| 全天 | 10-P-008 | 吴桂翎 | 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求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10-P-009 | 张晓丹 | 职业理想问卷的修订及在幼儿教师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10-P-010 | 蔡若男 | 我国近二十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热点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 |
| 全天 | 10-P-011 | 刘星畅 | 感知压力与乡镇中学生的短视频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父母积极干涉/共用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0-P-012 | 杨夕渟 | 视听觉统合训练对6-8岁ADHD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10-P-013 | 温馨 |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孤独感和家庭功能的作用 | |
| 全天 | 10-P-014 | 王颜瑞 | 课后三点半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10-P-015 | 王阳茜 | 初一学生感知教师情感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10-P-016 | 李小鹏 | 近十年重庆地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变迁的纵向研究 | |
| 全天 | 10-P-017 | 荆效闫 | 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自尊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0-P-018 | 许亚男 | 中学生校园氛围感知与学习心流体验的关系:影响模型及其干预研究 | |
| 全天 | 10-P-019 | 荆效闫 | 初中生家庭环境、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10-P-020 | 徐贝贝 | 成长型思维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与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0-P-021 | 杨众望 | 贫困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研究启示 | |
| 全天 | 10-P-022 | 林楠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分析 | |
| 全天 | 10-P-023 | 张而畅 | 新课标下心理健康教育初中SSI教学初探 | |
| 全天 | 10-P-024 | 张信勇 | 自我同情对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影响及书写表达干预 | |
| 全天 | 10-P-025 | 熊柏林 | 青少年同伴友谊发展中父母的作用:友谊质量的预测机制 | |
| 全天 | 10-P-026 | 潘晨晨 | 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学业投入的中介作用和感知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0-P-027 | 魏秀超 | 高中生学业乐观与学业复原力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灵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0-P-028 | 刘海延 |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特质情绪智力和亲子依恋的作用 | |
| 全天 | 10-P-029 | 杨颖倩 | 机器学习在大学生自杀倾向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 | |
| “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1-P-001 | 陈晓 | 中文版《过度教养量表(大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11-P-002 | 王滢 | 线上办公如何影响情绪敏感性: 控制感和睡眠质量的作用 | |
| 全天 | 11-P-003 | 倪雨菡 | 机器学习重抽样方法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选择中的适用性探究 | |
| 全天 | 11-P-004 | 杭亚明 | 中文版古德琼森顺从性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研究 | |
| 全天 | 11-P-005 | 张曼琪 | 中文版马里兰州特质状态抑郁量表: 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测量特征 | |
| 全天 | 11-P-006 | 杭亚明 | 中文版15项认知闭合需要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量表验证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 |
| 全天 | 11-P-007 | 柯慧慧 |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睡眠拖延行为:压力知觉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1-P-008 | 朱筠 | 不执着简版量表(NAS-7)的中文版及其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11-P-009 | 张茜 | 珀斯情绪反应性量表在中国的跨文化验证与临床效用研究 | |
| 全天 | 11-P-010 | 汤睿轶 | 恶意创造力涂鸦测验——基于恶意创造力行为的测量范式开发 | |
| 全天 | 11-P-011 | 张宇暄 | “从面对面欺凌到键对键攻击”:基于线上游戏对校园欺凌生态化识别的初步探索 | |
| 全天 | 11-P-012 | 于佳露 | 压力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神经恢复作为心理韧性的指标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2-P-001 | 贾淑钰 | 竞争背景下亲密关系调节女性大脑活动:来自EEG及功能连通性证据 | |
| 全天 | 12-P-002 | 聂爱青 | 来源记忆新旧效应对自我参照编码和情绪效价的敏感性 | |
| 全天 | 12-P-003 | 李云霞 | 大学生对口音说话者的社会评价:社会阶层和道德水平的边际效用 | |
| 全天 | 12-P-004 | 田勇 |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frontline and non-frontline prison officers dur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 majo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 case-control study from China | |
| 全天 | 12-P-005 | 姜温君 | 从心理和谐到人际和谐:宽恕的个体效应与人际效应 | |
| 全天 | 12-P-006 | 李玥 | 死亡凸显对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2-P-007 | 李权升 | 忙碌感对地位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全天 | 12-P-008 | 解佳佳 | 内外群体榜样在择偶复制过程中的分离效应 | |
| 全天 | 12-P-009 | 徐思元 | 面孔相似性对择偶复制的影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评估 | |
| 全天 | 12-P-010 | 朱文倩 | 社交排斥与短视频成瘾的关系:无聊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2-P-011 | 贺晓玲 | 人在做,“天”在看:公共服务动机与社会存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12-P-012 | 吴珺 | 亲社会水平与公平性对第三方道德判断的影响: 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 |
| 全天 | 12-P-013 | 杨婉婷 | 英雄才能救美?性别偏见场景中旁观者性别对受害者对抗意愿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12-P-014 | 罗丽丽 | 社会阶层对利他惩罚的影响——分与受的双重视角 | |
| 全天 | 12-P-015 | 王士祺 | 计算式思维与道德妥协:一项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12-P-016 | 黄亚博 | 客体化媒体信息形式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 |
| 全天 | 12-P-017 | 殷馨宇 | 自主选择权对学龄前儿童社会善念的影响 | |
| 全天 | 12-P-018 | 连培琴 | 社会排斥对社会善念的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2-P-019 | 杨松滨 | 谦逊能够降低集体自恋吗?自尊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2-P-020 | 杨松滨 | 经济不平等感知减弱国家认同对控制感的促进作用: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 |
| 全天 | 12-P-021 | 戴东源 | 超自然信念性别刻板印象基于不同冲突水平的表达及对人物评价的影响 | |
| 全天 | 12-P-022 | 李箫 | 不确定无法忍受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对自我损耗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12-P-023 | 陈莉 | 类别国家形象与品牌定位的匹配效应:品牌犯错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2-P-024 | 陈晓 | 垂直方向定位和距离对他人和自我领导力知觉的具身实验 | |
| 全天 | 12-P-025 | 周文欣 | 工作负荷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权变自尊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2-P-026 | 王惠惠 | 农民工焦虑情绪与其城乡流动意愿有关:来自网络分析的证据 | |
| 全天 | 12-P-027 | 宋柯柯 | 不同群体条件下内外群体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2-P-028 | 杜创一 | 金钱和情绪反馈对第三方惩罚中群体偏差的影响 | |
| 全天 | 12-P-029 | 杨霄楠 | 心理特权和情绪的动机强度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基于CAN算法的分析 | |
| 全天 | 12-P-030 | 赵轩 | 社交焦虑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相对剥夺感与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2-P-031 | 申洁琳 | 中华民族认同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2-P-032 | 王洪阳 |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3-P-001 | 方荣 | 两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智空白的行为和脑电研究 | |
| 全天 | 13-P-002 | 姜帆 | 强迫症元认知疗法的应用:一项临床对照研究 | |
| 全天 | 13-P-003 | 刘威彤 | 死亡反省干预对大学生死亡焦虑和生命意义感影响的效果研究 | |
| 全天 | 13-P-004 | 唐任之慧 | 哀伤记忆特征对大学生丧亲后适应的影响 | |
| 全天 | 13-P-005 | 祝珂 | 自我同情对高社交焦虑个体情节式未来思考中记忆偏向的影响 | |
| 全天 | 13-P-006 | 甄宝华 |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成长的共存模式及社会支持、共情与应对方式的作用 | |
| 全天 | 13-P-007 | 曾莉婷 | 孤独症诊断知情和行为特征对孤独症儿童污名、道德判断和共情的影响 | |
| 全天 | 13-P-008 | 陶言强 | 长期在线学习对中学生焦虑、抑郁和网络成瘾的影响:来自一项交叉面板网络分析方法的启示 | |
| 全天 | 13-P-009 | 陶言强 | 共情对中学生智能手机的问题使用和攻击性之间双向关系的影响:一项调节网络分析 | |
| 全天 | 13-P-010 | 陶言强 | 长期在线学习对抑郁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的影响:一项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全天 | 13-P-011 | 桂洁 | 中国农村学龄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内在联系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联:一项网络分析 | |
| 全天 | 13-P-012 | 吴朝毅 |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 | |
| 全天 | 13-P-013 | 李晓桐 | 创伤与成长:大学生童年创伤的潜在剖面分析 | |
| 全天 | 13-P-014 | 张正 | 高中生心理健康网络的性别差异:基于MHSMSS量表 | |
| 全天 | 13-P-015 | 邹欣原 | 对比有无童年创伤经历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来自一项网络分析的证据 | |
| 全天 | 13-P-016 | 梁芃伟 | 青少年自尊依存性的异质性及其与抑郁、社交焦虑状况的关系 | |
| 全天 | 13-P-017 | 谭凤娥 | 相似经历对共情选择的影响:未完成事件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3-P-018 | 谭凤娥 | 中文版未完成事件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 |
| 全天 | 13-P-019 | 刘艾祎 |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大学生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的动态关系:交叉滞后面板网络分析 | |
| “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4-P-001 | 林鑫鑫 | 压力知觉对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4-P-002 | 蒲昭君 | 团体心理训练对军校大学生情绪的影响 | |
| 全天 | 14-P-003 | 王旭 | 陆军某部军人知觉压力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应激后成长的中介效应 | |
|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5-P-001 | 陈庆华 | 气质性乐观研究述评 | |
| 全天 | 15-P-002 | 肖秦 | 核心自我评价与创造力倾向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15-P-003 | 祝欣怡 | 体育活动心理投入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BMI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15-P-004 | 李佳怡 | 黑暗人格与抑郁症状间关系的网络分析 | |
| 全天 | 15-P-005 | 周庆庆 |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 |
| “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6-P-001 | 朱荣娟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工作记忆训练对航空听觉警报失聪的影响 | |
| 全天 | 16-P-002 | 戚萌 | 动态习得信任在人机交互中的影响因素及变化模式 | |
| 全天 | 16-P-003 | 蔡敏敏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的人-机器人信任修复研究 | |
| 全天 | 16-P-004 | 车翔 | 立体刺激的加工表现总优于平面?对立体航空多任务范式(MATB-II)加工的高认知负荷 | |
| “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7-P-001 | 杨钘兰 | 跨期决策中的自我–他人差异:眼动证据 | |
| 全天 | 17-P-002 | 刘翔宇 | 外卖软件中营养标签对消费意愿的影响 | |
| 全天 | 17-P-003 | 赵睿楠 | 偶然情绪对动态决策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 |
| 全天 | 17-P-004 | 石生浩 | 社会距离对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17-P-005 | 魏李帆 | 接受-拒绝框架对跨期决策的影响:选项吸引力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17-P-006 | 黄睿 | 应用振动影像技术预测飞行员模拟飞行中的风险决策 | |
| 全天 | 17-P-007 | 杨仲 | 第三方决策权对多人公平决策的影响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牛端 | ||||
| 08:00 | 01-O-001 | 牛端 | 教学得法: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 | |
| 08:20 | 01-O-002 | 李岳 | 不同思维模式对高中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 | |
| 08:40 | 01-O-003 | 孙月仙 |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违规行为评价语的类型:基于潜在类别分析 | |
| 09:00 | 01-O-004 | 张慧琳 | 师生关系对教师职业承诺的影响—基于情感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 | |
| 09:20 | 01-O-005 | 赵晓婷 | 绘本主题活动材料包干预对山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贾绪计 | ||||
| 08:00 | 01-O-006 | 贾绪计 |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数学学习投入:不同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 | |
| 08:20 | 01-O-007 | 陈雪飞 | 自我控制策略使用促进自我控制能力提升 | |
| 08:40 | 01-O-008 | 陈延妍 | 一拍就忘vs多拍益善:大学生手机拍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 |
| 09:00 | 01-O-009 | 吴双 | 青少年合作推理讨论中的互动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 09:20 | 01-O-010 | 滕美辰 | 小学生创造性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一项日记法的研究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5 主持人:张娜 | ||||
| 08:00 | 01-O-011 | 李承杰 | 中学生智力思维模式与坚毅性的发展: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 |
| 08:20 | 01-O-012 | 魏诗洁 | “双减”背景下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学业能力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08:40 | 01-O-013 | 李鸿杰 | 校园受欺凌对小学生越轨同伴交往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09:00 | 01-O-014 | 李鲁杰 | 亲子分离特征与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异质性发展轨迹 | |
| 09:20 | 01-O-015 | 李政儒 | 教师与父母恐惧诉求对儿童学业自我设障、抑郁和自伤的影响——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 |
| 09:40 | 01-O-016 | 张娜 | 不同管教类型母亲情绪表达与2-3岁幼儿情绪调节的关系 |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赵春晓 | ||||
| 08:00 | 13-O-005 | 赵春晓 | 移动网络化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机制: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再分析 | |
| 08:20 | 13-O-006 | 赵子仪 |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效果的基线预测变量: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 |
| 08:40 | 13-O-007 | 陈钰莹 | 基于网络分析的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对老年人自杀意念的预测效能 | |
| 09:00 | 13-O-008 | 张心兰 | 大众与专家的知识鸿沟:香港民众哀伤素养的代表性电话调查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7 主持人:司继伟 | ||||
| 08:00 | 01-O-017 | 丁子恩 | 适度是关键:感知课程难度与大学生网络摸鱼的U型关系 | |
| 08:20 | 01-O-018 | 郭凯玥 | 小学儿童数学能力的异质性发展轨迹:教师支持与数学焦虑的纵向预测作用 | |
| 08:40 | 01-O-019 | 王静 | 反馈中的错误线索和呈现次数对学习的影响:个体对错误的适应性反应的调节作用 | |
| 09:00 | 01-O-020 | 赵钦瑞 | 生涯社会支持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及生涯活动课程的干预研究 | |
| 09:20 | 01-O-021 | 李学涵 | 大学-职场转变阶段的生涯适应力发展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离职倾向的关系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甄瑞 | ||||
| 08:00 | 02-O-001 | 童钰 | 幼儿对自主获取的网络信息的信任偏好:主动决策的作用 | |
| 08:20 | 02-O-002 | 权思翔 | 父母心理攻击与青少年焦虑的双向关系及其异质性:基于日记法的研究 | |
| 08:40 | 02-O-003 | 高劭婧 | 学龄前儿童对类平行折线的直观认识及平行分类的核心特征:基于网络分析的方法 | |
| 09:00 | 02-O-004 | 卜晓妹 | 校外日常活动的类型和组织特征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 | |
| 09:20 | 02-O-005 | 马昕玥 | 青少年诚实-谦逊性的发展特点及对合作的影响 | |
| 09:40 | 02-O-006 | 杨舒雅 | 童年期父母婚姻质量的发展轨迹与青少年抑郁的纵向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莫秀锋 | ||||
| 08:00 | 02-O-007 | 郑怡 | 小学生学业作弊行为及其关键预测因子: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 | |
| 08:20 | 02-O-008 | 禚新峰 | 小学儿童教师支持、同伴支持、数学态度与数学焦虑的纵向联系:一项四年纵向考察 | |
| 08:40 | 02-O-009 | 莫秀锋 | 错怪及其弥补对5-6岁幼儿道德判断与人际喜爱及信任的影响 | |
| 09:00 | 02-O-010 | 周同 | 父母失败反馈与教师指导方式对儿童数学学习坚持性和失败消极反应的预测:一项追踪研究 | |
| 09:20 | 02-O-011 | 杨鑫晨 | 道德提醒对诚信考场中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一项现场实验研究 | |
| 09:40 | 02-O-012 | 贺晓玲 | 3~5岁幼儿时间概念“前后”、“上下”、“左右”方向隐喻的认知发展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杨晓辉 | ||||
| 08:00 | 02-O-013 | 李佳慧 | 社交焦虑青少年的错误监测发展模式:来自ERP的证据 | |
| 08:20 | 02-O-014 | 邹虹 | 孤独感的重新联结动机(RAM):青少年早期孤独感、友谊质量与关系攻击的纵向关联及内在机制 | |
| 08:40 | 02-O-015 | 张文杰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的未来目标:一项15年的时间滞后研究 | |
| 09:00 | 02-O-016 | 狄思雨 | 竞争情境对行为抑制控制的影响及其神经心理机制 | |
| 09:20 | 02-O-017 | 贾翰琳 | 父母手机依赖对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专制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和儿童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的调节作用 | |
| 09:40 | 02-O-018 | 方惠慈 | HPA轴系统基因、关系侵害与青少年早期抑郁:基于动态发展视角 | |
| “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苏彤 | ||||
| 08:00 | 14-O-001 | 杨千一 | 军事场景风险决策中任务紧迫性对人机组队后悔情绪的影响 | |
| 08:20 | 14-O-002 | 董超武 | 无人机打击场景中的道德决策与自动化信任研究 | |
| 08:40 | 14-O-003 | 邢辰 | 特质正念对语段阅读注意特征的影响:来自动态眼动的证据 | |
| 09:00 | 14-O-004 | 张誉瀚 | 消防救援队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 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5 主持人:罗芮 | ||||
| 08:00 | 02-O-019 | 罗芮 | 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发展轨迹:感恩和压力知觉的作用 | |
| 08:20 | 02-O-020 | 祁梦迪 | 跨诊断视角下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潜在共发结构的发展轨迹及发展特点 | |
| 08:40 | 02-O-021 | 段国萍 | 父亲、母亲拒绝与青少年违纪行为的双向关系: 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09:00 | 02-O-022 | 王婧怡 | 母亲工作-家庭冲突和养育倦怠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09:20 | 02-O-023 | 刘雨婷 | 中学生有好成绩就一定会感到幸福吗?——来自PISA 2018(B-S-J-Z)的证据 | |
| 09:40 | 02-O-024 | 井迪 | 父母童年期创伤与父母养育行为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 |
|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王振宏 | ||||
| 08:00 | 15-O-001 | 毛建 | 大学生自我建构与孤独感:特质错失恐惧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作用 | |
| 08:20 | 15-O-002 | 王金凯 | 成年期人格剖面与身体锻炼 | |
| 08:40 | 15-O-003 | 杨雨濛 | 父母支持充分性对青少年一般性应激反应症状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09:00 | 15-O-004 | 卢禹名 | 亲子关系与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评价恐惧的关系:感觉加工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 |
| “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陈志琴 | ||||
| 08:00 | 17-O-001 | 高山川 | 描述信息的来源可信度及其偏差对基于经验的风险决策的影响 | |
| 08:20 | 17-O-002 | 刘子豪 | 急性压力对青少年冒险的影响:来自动态瞬时评估和fNIRS的证据 | |
| 08:40 | 17-O-003 | 宣泓舟 | 结论性信息和信息来源对确证性偏差的影响 | |
| 09:00 | 17-O-004 | 李冀蒙 | 网络帮助与人类同伴帮助对过分自信的影响比较 | |
| 09:20 | 17-O-005 | 齐怀远 | 经历未来:动态未来情景思维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 |
| 09:40 | 17-O-006 | 雷鹏 | 来源偏好决策中熟悉性偏差的漂移扩散分解 | |
| “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霍丽娟 | ||||
| 08:00 | 18-O-001 | 吴婧轩 | 中国成年人的未来时间知觉与繁衍感的发展特征 | |
| 08:20 | 18-O-002 | 林瑶 | 维度水平改变对老年刻板印象内化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 | |
| 08:40 | 18-O-003 | 付江宁 | 基于心理理论的农村老年人社会网络增强干预研究 | |
| 09:00 | 18-O-004 | 杨登乐 | 新冠疫情下中国老年人的死亡焦虑及其与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 |
| “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孟明 | ||||
| 08:00 | 04-O-001 | 祁宇轩 | 中国人自我优势数据库的建立 | |
| 08:20 | 04-O-002 | 郑峥 | 互补规则调控社会统计学习中的自我-他人整合: 来自EEG脑间同步的证据 | |
| 08:40 | 04-O-003 | 段海军 | 压力是否扼杀了个体创造性?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 |
| 09:00 | 04-O-004 | 温佳慧 | 实验设计的维度与空间——以知觉匹配任务为例 | |
| 09:20 | 04-O-005 | 叶丽敏 | 基于直觉解决问题的广泛探索模型 | |
| 09:40 | 04-O-006 | 刘铮 | 知觉匹配任务作为自我优势效应测量的信度评估 | |
| “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朱政光 | ||||
| 08:00 | 19-O-001 | 吴佳臻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喻表征建构 | |
| 08:20 | 19-O-002 | 朱政光 |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特点及其常模制定 | |
| 08:40 | 19-O-003 | 朱政光 | 学校氛围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 文化心理适应和群际接触的作用 | |
| “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李小麟 | ||||
| 08:00 | 20-O-001 | 杨婕 | 基于PERMA心盛模型的血液透析患者益处发现现状及方案构建的研究 | |
| 08:20 | 20-O-002 | 赵香玉 | 乳腺癌患者及配偶正念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家庭回避癌症沟通的中介作用 | |
| 08:40 | 20-O-003 | 李国鹏 | 病耻感和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社会隔离的关系: 造口接纳和价值行动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09:00 | 20-O-004 | 单瑞洁 | 老年慢性病患者照顾者对“网约护士”服务的接受度: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调查研究 | |
| 09:20 | 20-O-005 | 唐李晨 | 炎症性肠病患者病耻感的潜在剖面分析 | |
| “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冯文锋 | ||||
| 08:00 | 04-O-007 | 彭宇彬 | 风味信息引导视觉注意的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 |
| 08:20 | 04-O-008 | 赵松 | Early perceptual locus of suppression during the attentional blink | |
| 08:40 | 04-O-009 | 殷婷婷 | 随时间动态波动的心智游移:基于意向性维度与情绪状态的证据 | |
| 09:00 | 04-O-010 | 徐健哲 | 规律场景视觉搜索中的注意选择机制 | |
| 09:20 | 04-O-011 | 周志恒 | 不同特征的模板信息在联合搜索中的灵活更新机制 | |
| 09:40 | 04-O-012 | 马瑛 | 成人ADHD自然语音追踪能力的脑电研究 | |
| “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陈庆荣 张晶晶 | ||||
| 08:00 | 21-O-001 | 柴昭甲 | 面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微博文本语言表达特征分析 | |
| 08:20 | 21-O-002 | 李芳 | 中央凹负荷对副中央凹词汇加工的影响 | |
| 08:40 | 21-O-003 | 李森 | 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汉语阅读障碍个体语音加工技能的干预效果 | |
| 09:00 | 21-O-004 | 贾尧 |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听觉采样的神经振荡缺陷:来自EEG的证据 | |
| 09:20 | 21-O-005 | 王文娟 | 成人汉语阅读障碍和计算障碍共病的语音加工缺陷 | |
| “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李佰科 | ||||
| 08:00 | 04-O-013 | 陈梁杰 | 言语可理解性影响听觉时间感知 | |
| 08:20 | 04-O-014 | 全紫涵 | 心理表象和未来情景思维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 |
| 08:40 | 04-O-015 | 郝少妍 | 协同规划未来:联合行动中的意图性承诺 | |
| 09:00 | 04-O-016 | 雷耀杰 | 自主动作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的影响 | |
| 09:20 | 04-O-017 | 汪春楠 | 考试焦虑对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 | |
| 09:40 | 04-O-018 | 赵文博 | 学习判断对虚假记忆的反应性效应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组1 主持人:谢笑春 | ||||
| 08:00 | 23-O-001 | 白麒钰 | 拟态环境中的意见“变色龙”: 社交媒体情感极化对个体意见立场影响的双刃剑路径 | |
| 08:20 | 23-O-002 | 聂昕晓 | 在线合作学习中的情绪对合作学习效果与认知投入的影响及合作脚本干预的作用 | |
| 08:40 | 23-O-003 | 孟素洁 | 媒体多任务对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来自行为与脑电的证据 | |
| 09:00 | 23-O-004 | 杨泽旸 | 大学生网络视频成瘾倾向与孤独感、弹幕偏好的关系: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 |
| 09:20 | 23-O-005 | 刘忠健 | 教师生成性绘画对学习者视频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 |
| “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严进 | ||||
| 08:00 | 05-O-001 | 吴杨轩 | 成人依恋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弹性及工作家庭冲突的作用 | |
| 08:20 | 05-O-002 | 宗心雨 | 企业家从众消费行为对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影响:感知领导力的中介作用 | |
| 08:40 | 05-O-003 | 张佳佳 | 省力休闲与休闲重塑对警察工作投入的影响:恢复体验的中介作用 | |
| 09:00 | 05-O-004 | 董航 | 善意性别偏见觉知对女性领导力涌现的 影响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组3 主持人:龚少英 | ||||
| 08:00 | 23-O-006 | 许春艳 | 网络受排斥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意愿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 |
| 08:20 | 23-O-007 | 尹学琴 |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社交媒体使用的纵向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 |
| 08:40 | 23-O-008 | 张甜 | 特质愤怒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友谊嫉妒的中介作用与感知学校消极氛围的调节作用 | |
| 09:00 | 23-O-009 | 钟丹 | “越害怕错过越冲动?”错失恐惧和对社交媒体线索的自发接近反应的实验研究 | |
| 09:20 | 23-O-010 | 刘瑶瑶 | 自我肯定缓冲在线沉默对被排斥感的影响:基于亲密关系中即时通讯的研究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组5 主持人:牛更枫 | ||||
| 08:00 | 23-O-011 | 邵蕾 | 气候变化报道、生态焦虑与亲环境行为:实验证据与弹性悖论 | |
| 08:20 | 23-O-012 | 俞怡帆 |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知觉:共情的作用 | |
| 08:40 | 23-O-013 | 刘颖哲 | 质疑评论对新闻可信度的影响:感知群体态度的中介 | |
| 09:00 | 23-O-014 | 刘佳琦 | “社恐”的避风港还是新囚笼:线上社交双刃剑效应的质性研究 | |
| 09:20 | 23-O-015 | 毛建 | 谁更可能减少社交媒体成瘾行为?性别和主动性人格的差异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王艳梅 | ||||
| 08:00 | 24-O-001 | 王艳梅 | 对自然界积极情绪性声音线索的注意偏向及认知神经机制 | |
| 08:20 | 24-O-002 | 王慧 | 歧视知觉和同伴关系对乡村儿童孤独感的影响: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08:40 | 24-O-003 | 罗利 | 疫情政策开放下特质敬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释偏向的中介作用: 一项纵向研究 | |
| 09:00 | 24-O-004 | 车俐颖 | 父母情绪教养模式与儿童情绪适应性:基于潜在剖面分析与多角度测量 | |
| 09:20 | 24-O-005 | 李丝雨 | 失眠会让人情绪更易感吗?失眠障碍个体情绪感知及神经生理活动特点 | |
| “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杨艳杰 | ||||
| 08:00 | 06-O-001 | 尹杰 | 冰毒和甲卡西酮使用者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 | |
| 08:20 | 06-O-002 | 张正 | 医生与护士间抑郁-职业倦怠网络的差异:来自网络分析的证据 | |
| 08:40 | 06-O-003 | 曹璇 | 佛罗里达强迫量表在中国临床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 | |
| 09:00 | 06-O-004 | 钟闰清 |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决策相关神经机制 | |
| 09:20 | 06-O-005 | 文竹 | 上海市初中生基于网络的ADHD筛查及计算机辅助干预研究 | |
| 09:40 | 06-O-006 | 韩燕 | 强迫症患者在决策中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相关的脑激活特征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冯廷勇 | ||||
| 08:00 | 24-O-006 | 龚杰 | COVID-19期间和之后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变化:基于潜在剖面和转换分析的结果 | |
| 08:20 | 24-O-007 | 夏峥 | 抑郁谱系障碍期待性快感缺失的潜在认知机制:来自奖赏表征加工的初步证据 | |
| 08:40 | 24-O-008 | 张晓雨 | 基于治疗性隐喻对研究生负性情绪的干预与预测 | |
| 09:00 | 24-O-009 | 彭闻捷 | 共同反刍与大学生日常情绪的关系:依恋风格与心理困扰的调节作用 | |
| 09:20 | 24-O-010 | 方海情 | 面孔运动影响情绪面孔整体加工的神经机制 | |
| 09:40 | 24-O-011 | 吴成刚 | 第二语言影响情绪面部表情识别:掩蔽和非掩蔽情绪启动范式的证据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5 主持人:陈琦 | ||||
| 08:00 | 24-O-012 | 张梦楠 | 疫情封控期间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负面情绪研究:基于情感分析和动态主题模型 | |
| 08:20 | 24-O-013 | 高美慧 | 睡眠问题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 |
| 08:40 | 24-O-014 | 张璐 | 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一项元分析研究 | |
| 09:00 | 24-O-015 | 杨阳 |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童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影响的独立、交互和累积效应模型验证:HPA轴基因的调节作用 | |
| 09:20 | 24-O-016 | 卢京洁 | 强迫症患者的快感缺失及其神经机制 | |
| “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李鸣 | ||||
| 08:00 | 07-O-001 | 郑凯莉 | 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认知灵活性受损:基于脑电微状态的溯源分析 | |
| 08:20 | 07-O-002 | 丁紫夏 | 抑郁症患者转换功能受损及其神经机制 | |
| 08:40 | 07-O-003 | 李鸣 | 产前免疫激活与产后母体分离改变母性行为 | |
| 09:00 | 07-O-004 | 皋伟 | 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体头发中的尼古丁和可替宁及其与头发皮质醇和可的松的关系 | |
| 09:20 | 07-O-005 | 德吉央珍 | 高原世居者的工作记忆:现象、机制与氧干预 | |
| 09:40 | 07-O-006 | 习明莉 | 高原缺氧与吸烟对认知的影响及氧干预的改善作用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尹杰、迟立忠 | ||||
| 08:00 | 08-O-001 | 苗浩飞 | 基于机器学习的认知能力预测电竞专长的分类模型比较 | |
| 08:20 | 08-O-002 | 王晓婷 | 视听信息整合促进羽毛球运动预判的ERP研究 | |
| 08:40 | 08-O-003 | 苗秀影 | 工作记忆“执行”容量对篮球运动员冲突决策的影响 | |
| 09:00 | 08-O-004 | 员东婷 |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仪式化行为提升竞赛压力下的自我控制 | |
| 09:20 | 08-O-005 | 徐杨 | 信息量对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发球落点预判的影响 | |
| 09:40 | 08-O-006 | 张晨晖 | 认知与运动任务的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
| “心理学脑成像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刘风 | ||||
| 08:00 | 25-O-001 | 魏朝行 | 一种皮层脊髓同步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新方案:方法和应用 | |
| 08:20 | 25-O-002 | 程琦文 | 经颅磁刺激对抑制控制脑区活动的调节作用:效应可能在脑连接而不必然在脑激活 | |
| 08:40 | 25-O-003 | 郑雅心 | 心理治疗精神障碍的脑影像机制——基于纵向静息态fMRI研究的荟萃分析 | |
| 09:00 | 25-O-004 | 朱珊珊 | 精神疾病患者在自我参照加工中的大脑活动异常:ALE元分析的证据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王斌、陈鋆 | ||||
| 08:00 | 08-O-007 | 吴静涛 | 余暇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手机低头行为的变化:基于潜变量增长和交叉滞后模型 | |
| 08:20 | 08-O-008 | 朱丽娜 | 运动干预对携带、未携带APOE ε4基因大学生有氧运动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 |
| 08:40 | 08-O-009 | 闻嘉宁 |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Meta分析 | |
| 09:00 | 08-O-010 | 张晨 | 不同程度认知参与的身体活动对学龄儿童抑制控制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 |
| 09:20 | 08-O-011 | 徐琳 | 急性应激损害乒乓球运动员主动性控制:来自ERP的证据 | |
| 09:40 | 08-O-012 | 张美玥 | 体感游戏对健康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影响: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6 主持人:冯甜、邵永聪 | ||||
| 08:00 | 08-O-013 | 冯甜 | 轴向旋转经验影响运动员空间能力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 |
| 08:20 | 08-O-014 | 孙潇 |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大学生负性情绪信息有意遗忘的影响: 来自fNIRS的证据 | |
| 08:40 | 08-O-015 | 彭子伊 | 乒乓球运动员的知觉信息加工:基于自上而下的层级预测编码 | |
| 09:00 | 08-O-016 | 代慈敏 | 睡眠剥夺对乒乓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海马功能连接影响的差异 | |
| 09:20 | 08-O-017 | 肖涵 | 定向运动员心理旋转的空间认知优势及脑加工特征研究 | |
| 09:40 | 08-O-018 | 冯甜 | 运动员心理旋转与姿势控制的认知-动作耦合机制 | |
| “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薛朝霞 | ||||
| 08:00 | 10-O-001 | 薛朝霞 | 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 | |
| 08:20 | 10-O-002 | 任垒 | 大学生孤独感与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间关系的网络分析 | |
| 08:40 | 10-O-003 | 陈丹 | 主动性人格与网络自我调节学习:领悟社会支持和适应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 | |
| 09:00 | 10-O-004 | 钟沛枝 | 童年期虐待、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社会退缩的关系: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 | |
| 09:20 | 10-O-005 | 王芬芬 |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09:40 | 10-O-006 | 高山川 | 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和不确定条件下的职业决策 | |
| “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魏萍 | ||||
| 08:00 | 29-O-001 | 刘建邑 | 非预期躯体情绪较面孔情绪的神经表征优势 | |
| 08:20 | 29-O-002 | 黄发杰 | 提取干扰对知觉识别内隐记忆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
| 08:40 | 29-O-003 | 张妍 | 即时奖赏预期和延迟奖赏预期影响抑郁个体认知冲突的神经机制 | |
| 09:00 | 29-O-004 | 张乐 | 色味一致性和关联强度对视觉搜索的影响:来自行为和电生理的证据 | |
| “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王泽燊 | ||||
| 08:00 | 10-O-007 | 梁筱宇 |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童年创伤经历、心理资本、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 |
| 08:20 | 10-O-008 | 郁嘉铭 | 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一项纵向数据的研究 | |
| 08:40 | 10-O-009 | 王泽燊 | 唉,老师刚刚又批评我了:教师负面反馈和压力如何影响学生任务表现 | |
| 09:00 | 10-O-010 | 徐泽静 | 中学生粉丝的群体自恋与饭圈暴力: 群际威胁敏感性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 |
| 09:20 | 10-O-011 | 林彤 | 疫情前后初中生网络社交时长的变化对其网络受害及家庭学习适应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 | |
| 09:40 | 10-O-012 | 刘子怡 | 学校归属感对初中生网络使用问题的影响: 自尊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贺晓玲 | ||||
| 08:00 | 30-O-001 | 贺晓玲 |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基层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与两难困境研究 | |
| 08:20 | 30-O-002 | 陈羽 | 中国女大学生童年环境类型与放纵性态度及生育意愿的关系:基于生命史理论与潜在剖面分析的探索研究 | |
| 08:40 | 30-O-003 | 韦晓 | 情境线索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共情情绪的作用 | |
| 09:00 | 30-O-004 | 李常旭 | 心理调节对社区多元化调解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组1 主持人:韩雨婷 | ||||
| 08:00 | 11-O-001 | 韩雨婷 | 二阶段多分属性估计方法:突破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多分属性认知诊断的计算挑战 | |
| 08:20 | 11-O-002 | 王少杰 | 参数估计误差对多级评分题型测验等值的影响:问题与思考 | |
| 08:40 | 11-O-003 | 武运筹 | 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开发: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 |
| 09:00 | 11-O-004 | 郑元欣 | 探究小学生器乐艺术潜能家长评定量表的编制: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 |
| 09:20 | 11-O-005 | 姜修宇 | 基于机器学习开发短式Buss-Warren攻击问卷 | |
| 09:40 | 11-O-006 | 万富裕 | 睡眠障碍与词语选择之间的关系:基于文本分析的探讨 | |
| “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王壮生 | ||||
| 08:00 | 31-O-001 | 王单 | 本体安全感威胁对文化混搭产品评价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08:20 | 31-O-002 | 孙琰 | 同伴群体地位等级性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文化的调节作用和同伴支持的中介作用 | |
| 08:40 | 31-O-003 | 王壮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
| 09:00 | 31-O-004 | 郑尧 | 当代中国人君子人格:理论构成和心理学测量 | |
| 09:20 | 31-O-005 | 赵欣璐 | 道德概念中的水平空间隐喻效应探究: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 | |
| 09:40 | 31-O-006 | 王笑笑 | 敬畏与智慧:多种时间取向的中介效应 | |
| “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盖笑松 | ||||
| 08:00 | 33-O-001 | 蔺哲子 | 特质敬畏对中学生道德推脱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08:20 | 33-O-002 | 薛璐璐 | 未来自我连续性与生命意义存在: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 |
| 08:40 | 33-O-003 | 吕丹诺 | 抑郁症患者与普通人群人生目的类型差异 | |
| 09:00 | 33-O-004 | 闻佳 | “向死而生”电影疗法应用于生命教育的探索 ——一个基于量性和质性的混合研究 | |
| “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谢雯 | ||||
| 08:00 | 33-O-005 | 王丹 | 忆往昔,觅意义:怀旧对生命意义词汇判断的影响 | |
| 08:20 | 33-O-006 | 赵晓琪 | 亲职压力与农村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远程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08:40 | 33-O-007 | 谢雯 | 积极心理干预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 |
| 09:00 | 33-O-008 | 马茹雪 | 不同真诚度道歉对受害者和第三方决定性宽恕及情感性宽恕的影响 | |
| 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戚心洁 | ||||
| 08:00 | 35-O-001 | 张洁 | 童年中期欺凌行为对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的影响:班级地位等级性的作用 | |
| 08:20 | 35-O-002 | 张李斌 | 青少年受欺凌和抑郁的症状关联模式: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 |
| 08:40 | 35-O-003 | 陈博 | 受欺凌中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基于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 | |
| 09:00 | 35-O-004 | 刘海东 | 班级友谊网络中社会距离与个体受欺凌的关系: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 |
| 09:20 | 35-O-005 | 翟欣 | 儿童青少年的攻击与同伴侵害:共同发展及对内化问题、执行功能的影响 | |
| 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胡艺馨 | ||||
| 08:00 | 36-O-001 | 席居哲 | 大学生网络休闲效应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 08:20 | 36-O-002 | 武晓 | 预期想象和消极重复性思维对延迟折扣的影响及干预 | |
| 08:40 | 36-O-003 | 段耀琨 | 个体内和人际情绪调节大学生有价值生活的共同影响 | |
| 09:00 | 36-O-004 | 朱诗敏 | 自我控制心态与游戏行为问题:一个双向影响模型与性别差异研究 | |
| 09:20 | 36-O-005 | 陈凌隽 |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现状概述 | |
| 09:40 | 36-O-006 | 魏小淇 | 身心互益:正念-有氧运动联合干预改善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症状的效果及其机制探索 | |
| 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温岚 | ||||
| 08:00 | 36-O-007 | 王楚珺 | 一起吃会更不健康?共食对高热量食物选择的影响 | |
| 08:20 | 36-O-008 | 黄嘉笙 | 活动与饮食行为的行为网络:一项日记法研究 | |
| 08:40 | 36-O-009 | 毛文勖 | 伴侣发出的社会阻抑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认知和情感的双路径模型 | |
| 09:00 | 36-O-010 | 罗雨晨 | 无意识健康目标启动对自我损耗下食物选择决策的影响 | |
| 09:20 | 36-O-011 | 邓芝彤 | 背景颜色和健康目标启动对食物偏好的影响:基于健康目标启动范式 | |
|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蔺秀云 | ||||
| 08:00 | 38-O-001 | 菅景康 | 亲子亲密度与儿童焦虑的动态关系:基于交叉滞后模型和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分析 | |
| 08:20 | 38-O-002 | 王天爱 | 基于脑科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开发 | |
| 08:40 | 38-O-003 | 黄旖雯 | 好评与差评:择偶复制中榜样影响的性别差异 | |
| “学习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王福兴 | ||||
| 08:00 | 40-O-001 | 王青春 | 短视频使用对农村留守儿童注意稳定性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 |
| 08:20 | 40-O-002 | 张俐娟 | 提取难度对困难材料提取练习效应的促进作用: 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 |
| 08:40 | 40-O-003 | 王云强 | 学业压力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纵向研究:内化问题和共同冗思的作用 | |
| 09:00 | 40-O-004 | 成美霞 | 听众面孔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影响:一项眼动研究 | |
| 09:20 | 40-O-005 | 雒瑞帆 | 数学焦虑≠一般焦虑:基于网络分析与潜剖面分析的证据 | |
| 09:40 | 40-O-006 | 刘畅 | 非符号近似数量表征中的连结点效应:试次间的序数性分析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温芳芳 | ||||
| 08:00 | 12-O-001 | 周苇欣 |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自我认知的影响:能力还是热情? | |
| 08:20 | 12-O-002 | 章溢 | 女权vs女拳:女权主义内隐污名效应 | |
| 08:40 | 12-O-003 | 曾榆苏 | 性客体化对女大学生情绪的影响: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 | |
| 09:00 | 12-O-004 | 孙榕蔓 | 原生家庭结构和跨期決策偏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的影响: 一项基于生命史理论的研究 | |
| 09:20 | 12-O-005 | 王霜 | 支持女性主义可能是男性的求偶策略:基于代价信号理论的视角 | |
| 09:40 | 12-O-006 | 杨千一 | “渔与鱼”——赋权帮助对女性自我能力评价的提升及其促进机制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汪强 | ||||
| 08:00 | 12-O-007 | 吴旭瑶 | 社会不平等引起算法决策偏好?归因调节和系统合理信念的中介作用 | |
| 08:20 | 12-O-008 | 崔锦圣 | 死亡提醒对消费者怀旧消费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
| 08:40 | 12-O-009 | 凌晓丽 | 经济水平差异对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 | |
| 09:00 | 12-O-010 | 罗浩诚 | 社会学习情境下帮助者的拒绝概率、可回馈概率对受助者求助决策的影响:基于分层贝叶斯计算建模分析 | |
| 09:20 | 12-O-011 | 唐炎程 | 负性合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
| 09:40 | 12-O-012 | 孔繁聪 | 跨越群体边界?他人声誉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5 主持人:刘冠民 | ||||
| 08:00 | 12-O-013 | 宋婉煜 | 网名性别化感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个体评价的中介作用 | |
| 08:20 | 12-O-014 | 代晨辉 | 社会排斥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基于情景观和特质观的双重分析视角 | |
| 08:40 | 12-O-015 | 陈菲菲 | 社会拒绝内容对亲和性及自我关注的分离效应 | |
| 09:00 | 12-O-016 | 王紫祎 | 人工智能情感特质对人工智能威胁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 |
| 09:20 | 12-O-017 | 杨玉川 | 大学生人际不信任与关系攻击的纵向关系:从个体间差异中分离出个体内过程 | |
| 09:40 | 12-O-018 | 白麒钰 | 突发灾厄下的黑白几枰 ——心理距离对情感极化产生的链式中介机制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8 主持人:杜洪飞 | ||||
| 08:00 | 12-O-019 | 范丽婷 | 道德认同与幽默感的关系:笑话中道德违背成分与社会心理距离的作用 | |
| 08:20 | 12-O-020 | 段妍 | 字如其人:笔迹美感对书写者道德感知的影响 | |
| 08:40 | 12-O-021 | 刘玉昕 | 获益不适感和道德义务感在人际关系与付出感知中的作用研究 | |
| 09:00 | 12-O-022 | 胡庆 | 越“反思”越“邪恶”——愤怒反刍对恶意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 |
| 09:20 | 12-O-023 | 张右 | 谁是害群之马?社会困境情境下,群体成员身份对联想记忆的影响 | |
| 09:40 | 12-O-024 | 汪雅梦 | 社会阶层,幸灾乐祸与道德情境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
| “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李继波 | ||||
| 08:00 | 28-O-001 | 郎敏 | 理想美、身体积极性、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内容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 |
| 08:20 | 28-O-002 | 张玲燕 |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三维模型构建——基于个体生活历史记忆视角 | |
| 08:40 | 28-O-003 | 刘宁宁 | 新冠期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质性研究:一项基于留守儿童的访谈 | |
| 09:00 | 28-O-004 | 邓嘉琪 | 他们为什么不寻求专业帮助?社交焦虑求助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探索 | |
| 09:20 | 28-O-005 | 刘学斌 | 鲁迅自我同一性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 |
| 神经影像与神经调控新技术和应用 主持人:涂毅恒 | ||||
| 主题:神经影像与神经调控新技术和应用 组织者:涂毅恒 | ||||
| 10:10 | 07-S-016 | 季公俊 | 神经调控的影像学引导与机制解读 | |
| 10:30 | 07-S-017 | 赵迪 | 深部经颅磁刺激在药物成瘾中的应用和展望 | |
| 10:50 | 07-S-018 | 崔再续 | 功能网络连边个体变异的梯度结构 | |
| 11:10 | 07-S-019 | 彭微微 | 感觉运动皮层的alpha经颅交流电刺激对疼痛的调控作用 | |
| 11:30 | 07-S-020 | 宋洪文 | 爱情存在于大脑中:调节额下回的活动可以长期改善恋爱关系 | |
| 11:50 | 07-S-021 | 刘泉影 | 高通道经颅电刺激的优化策略 | |
| “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18-P-001 | 翟博宇 | 积极视角的综合干预对老年人心血管健康促进:一项随机对照实验 | |
| 全天 | 18-P-002 | 马玲 |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注意网络间交互作用模式的改变 | |
| 全天 | 18-P-003 | 乔思远 | 老年人移动支付中的交易金额输入错误特征及界面优化 | |
| 全天 | 18-P-004 | 金梦菡 | 动态视频中群体情绪判断准确性的年龄差异 | |
| 全天 | 18-P-005 | 刘小溪 |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目标导向和自我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 全天 | 18-P-006 | 高林 | 学习、休闲和社交降低老年抑郁风险: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视角 | |
| 全天 | 18-P-007 | 赵玲玲 | 暮年离土、路在何方? ——“老漂族”融归“两难”的困境调查与对策思考 | |
| 全天 | 18-P-008 | 李金凤 | 公众对失独父母的伦理归咎及其对公众关于失独父母困境感知的影响 | |
| 全天 | 18-P-009 | 徐慧 | 情绪上头就想买买买?主播情绪唤醒度对中老年人直播购物意愿的影响 | |
| “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0-P-001 | 张静文 | 冠心病患者孤独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
| 全天 | 20-P-002 | 王琳 | 综合抗逆力干预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抗逆力提升的干预研究 | |
| 全天 | 20-P-003 | 刘芯如 | 本科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与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 |
| 全天 | 20-P-004 | 王文杰 | 冠心病病人睡眠障碍的评价与干预研究进展 | |
| 全天 | 20-P-005 | 于文军 | 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与干预策略 ——基于照顾负担、家庭功能视角 | |
| 全天 | 20-P-006 | 邓甜甜 | 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心理集体主义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 |
| “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1-P-001 | 李想 | 抽象词语加工的神经基础—基于fMRI研究的元分析 | |
| 全天 | 21-P-002 | 赵雨萌 | 生命意义概念的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上下和重量的证据 | |
| 全天 | 21-P-003 | 江紫辉 | 认知负荷对健康成年人言语的影响:一项基于fNIRS的研究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3-P-001 | 李佳钰 | 大学生错失恐惧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多水平纵向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3-P-002 | 王洁琳 | 解释偏向与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 |
| 全天 | 23-P-003 | 于明申 |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全天 | 23-P-004 | 亢其飞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过载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一个多重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23-P-005 | 王丽霞 | 问题性短视频使用与大学生日常记忆失败: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 |
| 全天 | 23-P-006 | 黄扬 | 手机依赖者自我损耗程度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
| 全天 | 23-P-007 | 周爱华 | 初次网络实时互动后的人际距离感知:表情符号的作用 | |
| 全天 | 23-P-008 | 蔡若男 | 状态自悯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头像可信度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3-P-009 | 赵金霞 | 错失恐惧和手机成瘾之间的联系:一项元分析 | |
| 全天 | 23-P-010 | 白栩嘉 | 特质决定平台之旅:联系依恋、负性情绪、动机与特定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网络分析模型 | |
| 全天 | 23-P-011 | 尹洁滢 | 父母手机依赖对幼儿电子媒体过度使用的影响:父母低头行为和亲子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3-P-012 | 李湘琴 | 社会善念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解释偏向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 |
| 全天 | 23-P-013 | 方静怡 | 女性和儿童被虐待的新闻引发的公众反应: 性别差异及新闻语境的影响 | |
| 全天 | 23-P-014 | 赵心媚 | 青少年人工智能使用动机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体育活动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3-P-015 | 李倩 | 女性社交媒体成瘾对视觉工作记忆及面孔记忆度的影响 | |
| 全天 | 23-P-016 | 徐贝贝 |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初中生网络欺负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和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3-P-017 | 徐贝贝 | 错失焦虑对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3-P-018 | 殷馨宇 | 基于网络游戏的网络交往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3-P-019 | 周莲 | 状态无聊、无聊倾向、注意控制与问题性短视频使用之间的关系——一项来自中国成年人的网络分析 | |
| 全天 | 23-P-020 | 张利兵 | 个性化算法推荐对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影响: 来自纵向追踪和行为实验的证据 | |
| 全天 | 23-P-021 | 王欢蕾 | 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对青少年职业选择的影响 | |
| 全天 | 23-P-022 | 马诗浩 |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适应性互动教学游戏设计与开发 | |
| 全天 | 23-P-023 | 金玥 | 社会支持与网络欺凌中旁观者行为的关系:攻击规范信念的中介和感恩的调节 | |
| 全天 | 23-P-024 | 郎敏 | 社交媒体中身体积极性内容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4-P-001 | 杨潇 | 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和睡眠拖延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4-P-002 | 杨潇 | 威胁相关特征对视觉工作记忆精度的影响:项目相似性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4-P-003 | 焦江丽 | 消极情绪启动下不同情绪调节能力大学生的认知控制差异 | |
| 全天 | 24-P-004 | 杨佳奇 | 大学生错失恐惧与心理健康的变化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 |
| 全天 | 24-P-005 | 吴嘉骏 | 高中生的正念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述情障碍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4-P-006 | 苗浩飞 | 基于童年创伤和波谱指标的抑郁症机器学习分类模型 | |
| 全天 | 24-P-007 | 李文娟 | 额下回在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 |
| 全天 | 24-P-008 | 朱琳 | 基于网络分析的奖赏敏感性与抑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 | |
| 全天 | 24-P-009 | 邢蓉 | 不同动机类型负性情绪和认知负荷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 |
| 全天 | 24-P-010 | 王昊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焦虑:人际疏离感的中介与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4-P-011 | 吴汶颖 | CALMME-针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用户体验设计:基于情绪释放技术 | |
| 全天 | 24-P-012 | 张娟娟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替代性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 | |
| 全天 | 24-P-013 | 侯田雅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士家庭功能和焦虑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和体育锻炼的调节中介模型 | |
| 全天 | 24-P-014 | 张正 | 神经质对失眠的影响:心智游移和症状反刍的链式中介效应 | |
| 全天 | 24-P-015 | 孙华千 | 特质情绪智力的神经生物学:系统性综述 | |
| 全天 | 24-P-016 | 董凯喜 | 共同反刍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一项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 |
| 全天 | 24-P-017 | 卢蕾安 | 时间预测错误对喜爱度评价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 |
| 全天 | 24-P-018 | 王叶影 | 高中生认知灵活性与情绪弹性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全天 | 24-P-019 | 孙萌 | 基于执行意图的自我同情语料库的编制及初步试用: 以抑郁倾向大学生为例 | |
| 全天 | 24-P-020 | 史璐 | 摄影干预对孤独感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实验 | |
| 全天 | 24-P-021 | 黄瑞文 | 认知损耗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特质自控的调节作用: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证据 | |
| 全天 | 24-P-022 | 彭芝琳 | 经颅交流电刺激基于前额叶网络的情绪调节作用 | |
| 全天 | 24-P-023 | 黄宇 | 基于theta的脑电神经反馈训练改善个体情绪调节能力 | |
| 全天 | 24-P-024 | 梁碧珊 | 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倾向大学生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 | |
| 全天 | 24-P-025 | 黎俊良 | 社会排斥与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的关系:自我不确定、主观社会阶层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4-P-026 | 邢慧琳 | 感知父母评价准确性与中小学生完美主义、幸福感及学业行为的关系: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的探索 | |
| 全天 | 24-P-027 | 李华 | 情绪调节的神经反馈 | |
| 全天 | 24-P-028 | 王子坤 | 后悔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24-P-029 | 谢倩倩 |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渴求的脑电微状态特征识别 | |
| 全天 | 24-P-030 | 王一凡 | 左侧dlPFC偏侧化激活对应激下创造力损伤的预防作用:一项tDCS和fNIRS研究 | |
| 全天 | 24-P-031 | 马旭 | 青春期分裂型人格特质的核心症状及性别差异: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 |
| “心理学脑成像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5-P-001 | 杨晨 | 奖赏网络的异常功能连接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社交缺陷有关: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
| 全天 | 25-P-002 | 张胜辉 | 基于动态低频振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研究 | |
| 全天 | 25-P-003 | 许扬 | 投桃报李:互惠情境下奖赏加工的神经机制 | |
| 全天 | 25-P-004 | 程心语 | 小脑为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冲动性异常增高的核心脑网络特征 | |
| “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6-P-001 | 马晴 | 背景音乐诱发下情绪对高三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 | |
| 全天 | 26-P-002 | 张思雨 | 音乐快感缺失与一般快感缺失关系:一项探索性分析 | |
| “眼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7-P-001 | 赵赛男 | 阅读理解中的预测加工:一项来自眼动和中文量词的研究 | |
| 全天 | 27-P-002 | 唐庭豪 | 场景认知中知觉对象对事件理解的影响 | |
| 全天 | 27-P-003 | 唐圣林 | 斜体字的认知加工效率与美感:基于眼动技术的研究 | |
| “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8-P-001 | 胡青 | 生成与遏制: 未成年人的犯罪影响因素 ——基于QCA的组态路径分析 | |
| “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29-P-001 | 廉洁 | 急性睡眠剥夺对任务转换表现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
| 全天 | 29-P-002 | 程雪林 | 多维静息态脑电特征预测记忆控制:基于机器学习 | |
| 全天 | 29-P-003 | 张杰 | 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对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影响 | |
| 全天 | 29-P-004 | 刘颖 | 间隔治疗范式优化高频rTM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 |
| 全天 | 29-P-005 | 程钰欣 | 视觉工作记忆中相似性效应的时间进程 | |
| 全天 | 29-P-006 | 朱小章 | 基于特征的干扰物在视觉早期加工阶段的主动抑制 | |
| “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0-P-001 | 杨倩 | 道德提升感对回收意愿的影响:自然联结的中介作用 | |
| “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1-P-001 | 王歆睿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主动全域健康和全人成长至兴盛的路径探索 | |
| 全天 | 31-P-002 | 宿飞扬 | 当代成年人忧患意识的结构与测量 | |
| “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3-P-001 | 代文武 | 人际敏感性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智能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 | |
| 全天 | 33-P-002 | 姚琼 | 亲子关系与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3-P-003 | 惠琪 | 职前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33-P-004 | 王日新 | 年轻人的儿童期积极经历与快乐论幸福感和实现论幸福感的关系 | |
| 全天 | 33-P-005 | 朱筠 | 不执着的机制研究: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3-P-006 | 布雅静 | 来自自然的力量:敬畏对个体自我扩展的影响 | |
| 全天 | 33-P-007 | 郝祥森 | 社会排斥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和主动性人格的作用 | |
| 全天 | 33-P-008 | 陈晓 | 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独处:基于生活经验取样法(ESM) | |
| 全天 | 33-P-009 | 徐前 | 职业资本与幸福感的关系:职业成功观及清晰度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33-P-010 | 蔺哲子 | 敬畏对制造业产业工人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意识的影响及干预 | |
| “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4-P-001 | 曾蔚佳 |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康复体系研究进展 | |
| “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5-P-001 | 利振华 | 压力知觉与青少年关系攻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正念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35-P-002 | 陈博 | 受欺凌中学生观点采择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全天 | 35-P-003 | 杨凌青 | 旁观者归因与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情和保护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5-P-004 | 孙悦阳 | 父母卷入与青少年校园受欺凌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 |
| 全天 | 35-P-005 | 陆增颜 | 安全依恋启动对有受欺负经历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的影响 | |
| 全天 | 35-P-006 | 刘阳阳 | 童年中晚期受欺负、自尊和母亲拒绝教养的关系:一个发展级联模型 | |
| “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6-P-001 | 卫殿博 | 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6-P-002 | 唐天桂 | 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心理素质和正负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6-P-003 | 王馨蕊 | 快生命史策略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成长型思维的缓冲作用 | |
| 全天 | 36-P-004 | 李程程 | 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 | |
| 全天 | 36-P-005 | 杨晓彤 | 儿童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介作用和自我关怀的调节作用 | |
| 全天 | 36-P-006 | 王凌霄 | 网游成瘾者奖赏网络与执行控制网络之间不足的功能连接:来自与网游娱乐者对比的证据 | |
| 全天 | 36-P-007 | 徐泽静 | 流动青少年的脆弱自恋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 | |
| 全天 | 36-P-008 | 陆增颜 | 知觉压力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全天 | 36-P-009 | 黄艾玥 | 情景未来思维对进食和食物跨期决策的影响 | |
| “时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7-P-001 | 余习德 | 时间流逝观:体悟生命行进的形式与过程 | |
| 全天 | 37-P-002 | 王佳荷 | 未来自我连续性的研究述评 | |
| “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8-P-001 | 杨培滢 | 依恋焦虑和回避、自我扩张与婚姻质量: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 | |
| 全天 | 38-P-002 | 郑庆广 | 婚姻访谈情感语义特征及其对婚姻质量的预测 | |
| “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39-P-001 | 陈晓 | 基于正念训练的专注力游戏课程对小学生注意力的改善效果 | |
| 全天 | 39-P-002 | 杨雅 | 正念训练对记忆的影响及其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 |
| 全天 | 39-P-003 | 刘群 | 大学生正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经验回避和冗思的链式中介效应 | |
| 全天 | 39-P-004 | 曹燕华 | 正念疗法对进食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
| 全天 | 39-P-005 | 翁小芳 |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正念减压干预:自我关怀和睡眠问题的动态交互 | |
| “学习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40-P-001 | 张亚南 | 学习意图和环境复杂度对个体空间记忆的影响 | |
| 全天 | 40-P-002 | 伍韫旖 | 触屏手势对幼儿数认知的影响:匹配性的优势效应 | |
| 全天 | 40-P-003 | 辛梦瑶 | 听障成年人动作序列学习过程的特异性:视觉和本体觉成分的比较研究 | |
| 全天 | 40-P-004 | 王文媛 | 语义联想程度对语义效应的影响 | |
| 全天 | 40-P-005 | 代文武 | 高一新生求助数学教师行为与感知到数学教师支持的异质性 及其对数学学业积极发展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证据 | |
| “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 ||||
| 全天 | 41-P-001 | 李思莹 | 波动环境下Alpha振荡编码空间注意的计算神经机制:基于贝叶斯信念更新框架 | |
| 全天 | 41-P-002 | 盖子墨 | 基于反应抑制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执行功能的训练效应和迁移效应的影响研究 | |
| 全天 | 41-P-003 | 刘洋 | 健康人群延迟折扣与灰质体积的关系:基于体素形态测量学的ALE元分析研究 | |
| 全天 | 41-P-004 | 冯健儒 | 虚拟环境中工具材料对干扰抑制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EG的证据 | |
| 全天 | 41-P-005 | 赖文昊 | 分裂型特质个体视听跨通道Stroop效应:一项ERP研究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许施扬 | ||||
| 10:10 | 01-O-022 | 崔佳歆 | 形状知觉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纵向预测作用 | |
| 10:30 | 01-O-023 | 秦可心 | “量”与“质”对成绩的作用: “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增效的路径研究 | |
| 10:50 | 01-O-024 | 许施扬 | 低成本脑机接口技术的数学教学模式及其对提高学习效果的影响 | |
| 11:10 | 01-O-025 | 赵文静 | 多媒体学习中积极情绪设计视觉显著性的影响:呈现步调的调节 | |
| 11:30 | 01-O-026 | 唐华峰 | 反应性效应对记忆可提取性和精确度的影响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陈雪飞 | ||||
| 10:10 | 01-O-027 | 王笑 | 职业价值观与研究生专业承诺的纵向联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 |
| 10:30 | 01-O-028 | 张文宇 | 不公平感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 | |
| 10:50 | 01-O-029 | 李红霞 | 教师支持与小学生数学焦虑之间的动态联系及作用机制:四年追踪研究 | |
| 11:10 | 01-O-030 | 乔小飞 | 中国大学生在新冠疫情前后的失眠轨迹与抑郁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五波的纵向追踪调查 | |
| 11:30 | 01-O-031 | 林静敏 | 反态度任务中努力与对最喜爱游戏的态度改变之间的倒U型关系 | |
| 11:50 | 01-O-032 | 张艺凡 | 学业与休闲成本价值在初中生学业-休闲冲突决策中的作用: 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 | |
|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6 主持人:赵鑫 | ||||
| 10:10 | 01-O-033 | 宋瑞君 | 教育未来取向的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 |
| 10:30 | 01-O-034 | 谭启瑶 | 交错学习和阅读任务对冲突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 | |
| 10:50 | 01-O-035 | 祝孝亮 | 学龄儿童执行功能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11:10 | 01-O-036 | 高阳 | 对执行功能结构的再思考:基于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的探究 | |
| 11:30 | 01-O-037 | 李思馨 | 汉字构形对中外大学生生僻汉字学习的影响 | |
| 11:50 | 01-O-038 | 任苗苗 | 工作记忆刷新对社交淡漠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影响 |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唐信峰 | ||||
| 10:10 | 13-O-009 | 罗熙 | 探究自悯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作用 | |
| 10:30 | 13-O-010 | 朱晓晴 | 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联结感的中介作用与正念教养的调节作用 | |
| 10:50 | 13-O-011 | 方婧欣 | 父母与儿童抗逆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时期焦虑的影响: 纵向主客体互倚分析 | |
| 11:10 | 13-O-012 | 崔洌川 | 他们在害怕什么?社交焦虑自动思维的质性探索 | |
| 11:30 | 13-O-013 | 唐信峰 | 心理健康促进4P模型:过程与应用 |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张军 | ||||
| 10:10 | 13-O-014 | 王礼军 | 功能分析心理疗法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
| 10:30 | 13-O-015 | 李渠渠 | 反刻板印象想象对心理咨询师关于来访者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 | |
| 10:50 | 13-O-016 | 孟佳策 | 完美主义团体干预方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 | |
| 11:10 | 13-O-017 | 张科创 | 不同治疗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仿真研究 | |
| 11:30 | 13-O-018 | 王笑 | 言为心声:基于LDA挖掘心理咨询语料库中的心理和生涯主题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王翠翠 | ||||
| 10:10 | 02-O-025 | 彭清蜂 | 越富有越大方?相对财富在儿童公平分配决策中的作用 | |
| 10:30 | 02-O-026 | 李晶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知运动同步的影响因素 | |
| 10:50 | 02-O-027 | 胡琼 | 贫困、执行功能和学业成就的关系:来自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证据 | |
| 11:10 | 02-O-028 | 郑天鹏 | 专制教养亲子感知差异与儿童抑郁的关系: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 | |
| 11:30 | 02-O-029 | 曹邵琪 | 童年期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贫穷感的影响:未来取向的干预作用 | |
| 11:50 | 02-O-030 | 鲍玲玲 | 智能手机成瘾的代际传递机制: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僵化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刘旭峰 | ||||
| 10:10 | 14-O-005 | 杨梦圆 | 散偏远官兵抑郁和焦虑的流行率、相关因素和网络分析研究 | |
| 10:30 | 14-O-006 | 邹骐阳 | “舰机融合”视阈下舰载战斗机飞行人员身心抗逆力模型构建研究 | |
| 10:50 | 14-O-007 | 杨静怡 | 飞行事故场景记忆的边界扩展 | |
| 11:10 | 14-O-008 | 吴忠英 | 军人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探索:基于网络分析 | |
|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曹毅 | ||||
| 10:10 | 15-O-005 | 曹毅 | 中国人幽默人格和幽默感本质主义信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 |
| 10:30 | 15-O-006 | 连玉净 | 面孔运动促进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的面孔整体加工 | |
| 10:50 | 15-O-007 | 季顺鑫 | 人格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的探索 | |
| “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周宁 | ||||
| 10:10 | 16-O-001 | 董超武 | 社交媒体中隐性社会规范对自动化信任传递的影响 | |
| 10:30 | 16-O-002 | 周宁 | 虚拟人访谈成功激发与受访者的言语交流 | |
| 10:50 | 16-O-003 | 朱思雨 | 多任务环境中人机协同绩效的提升:基于信任的视角 | |
| 11:10 | 16-O-004 | 崔晨虹 | 对话响应时间及反馈方式对老年人语音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
| “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沈丝楚 | ||||
| 10:10 | 17-O-007 | 沈丝楚 | 如何使1度电更有价值?机会成本凸显对环保节电行为的助推研究 | |
| 10:30 | 17-O-008 | 马佳欣 | 伴侣选择中的价值导向信息搜索 | |
| 10:50 | 17-O-009 | 孙庆洲 | 高自尊者的双面性:“投”“取”困境中的合作行为差异 | |
| 11:10 | 17-O-010 | 杨莎莎 | 感知经济流动性正向影响利他惩罚 | |
| 11:30 | 17-O-011 | 赵睿雯 | 减轻痛苦还是节省金钱?医生偏好低疼痛超过低价格时的人际与行为成本 | |
| 11:50 | 17-O-012 | 朱泓锦 | 追随群体还是坚守道义? 嵌套社会困境下道德认同和群体认同对合作的影响 | |
| 12:10 | 17-O-013 | 邱天 | 求助者低估不耻下问后他人对自己的好感 | |
| “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王宝玺 | ||||
| 10:10 | 18-O-005 | 何娟 | 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认知-情绪双任务协调差异 | |
| 10:30 | 18-O-006 | 张冠宇 | 非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序列工作记忆的损伤 | |
| 10:50 | 18-O-007 | 刘绍航 | 老年群体提取遗忘的独特性——更持久的记忆损伤 | |
| 11:10 | 18-O-008 | 牛程程 | 认知与情绪功能对老年人饮食模式转变的调节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6 主持人:陶沙 | ||||
| 10:10 | 02-O-031 | 张云运 | 青少年成就目标和学业表现的关系类型对其学业投入的纵向影响: 父母学业压力的调节作用 | |
| 10:30 | 02-O-032 | 刘格格 | 2.5-6.5岁幼儿工作记忆刷新能力的发展 | |
| 10:50 | 02-O-033 | 马玉鑫 | 青少年早期内外化问题p因素和独特因素的发展稳定性及内在机制 | |
| 11:10 | 02-O-034 | 方心雨 | 父母科技干扰通过亲子亲密度纵向预测儿童注意控制 | |
| 11:30 | 02-O-035 | 贾薇 | 校园欺凌与执行功能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 |
| 11:50 | 02-O-036 | 项悦颖 | 学龄前儿童抑制控制与言语、数学和推理的纵向关系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7 主持人:孙娟娟 | ||||
| 10:10 | 02-O-037 | 石慧芬 | 童年中后期网络使用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多层追踪分析 | |
| 10:30 | 02-O-038 | 何幼银 | 父母控制对初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纵向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10:50 | 02-O-039 | 刘媛 | 童年期父母心理攻击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发展结果的关系 | |
| 11:10 | 02-O-040 | 边昊天 | 青少年受欺负、自尊和亲社会行为的双向关系:一项随机截距交叉滞后研究 | |
| 11:30 | 02-O-041 | 胡义豪 | 儿童社交淡漠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心理控制的调节作用 | |
| 11:50 | 02-O-042 | 孙娟娟 | 母亲教养压力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心理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抑制控制的调节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8 主持人:杨炀 | ||||
| 10:10 | 02-O-043 | 申净旖 |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预测因素:一项全国大样本网络分析 | |
| 10:30 | 02-O-044 | 王春杰 | 大尺度结构协变网络预测儿童计算能力增长 | |
| 10:50 | 02-O-045 | 雷硕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阅读理解缺陷:语言和任务的调节作用 | |
| 11:10 | 02-O-046 | 张傲雪 | 汉字手写能力发展轨迹、性别差异及相关心理机制 | |
| 11:30 | 02-O-047 | 尧希 | 父母数学焦虑与家庭数学活动的关系 | |
| 11:50 | 02-O-048 | 孙圣涛 | 夫妻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 | |
|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9 主持人:韩卓 | ||||
| 10:10 | 02-O-049 | 安也 | 日常亲子关系模式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基于多水平潜在剖面分析 | |
| 10:30 | 02-O-050 | 蔡晴雨 | 消极情绪性的潜在结构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跨诊断及特异性关联:性别的调节作用 | |
| 10:50 | 02-O-051 | 吕沐华 | 青春期早期欺凌受害与抑郁: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与压力观的调节作用 | |
| “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阎书昌 | ||||
| 10:10 | 03-O-001 | 阎书昌 | 登州文会馆开设心理学课程的考辨 | |
| 10:30 | 03-O-002 | 李莉莉 | 警惕脑神经科学中的决定论陷阱 | |
| 10:50 | 03-O-003 | 刘雨纯 | 理想心理学的伦理挑战 | |
| 11:10 | 03-O-004 | 陈庆华 | 民国时期的心理健康研究及其当代价值 | |
| “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杨秀木 | ||||
| 10:10 | 20-O-006 | 李晨 | 实习护生品格优势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 | |
| 10:30 | 20-O-007 | 张泽宇 | 临床护士数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
| 10:50 | 20-O-008 | 姜哲 | 组织公平感对新入职护士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 | |
| 11:10 | 20-O-009 | 何旭东 | 更年期护士绝经症状与主观认知下降的独立与累积效应 | |
| 11:30 | 20-O-010 | 温高芹 | 组织支持对规培期新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自我调节疲劳与个人-工作匹配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陈庆荣 张晶晶 | ||||
| 10:10 | 21-O-006 | 殷舒琦 | 口语词汇识别中说话者身份信息和语言信息的表征关系 | |
| 10:30 | 21-O-007 | 刘倩铭 | 语言越相似双语冲突越小:来自中国七大方言区的证据 | |
| 10:50 | 21-O-008 | 谭丽柔 | 词汇的形音映射家族对网络学习的影响 | |
| 11:10 | 21-O-009 | 陈希 | 汉-英双语儿童母语语音意识对二语阅读的跨语言影响机制研究 | |
| “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张豹 | ||||
| 10:10 | 04-O-019 | 李政汉 | 跨通道Stroop任务中的认知控制调节机制 | |
| 10:30 | 04-O-020 | 李佰科 | 词汇再认记忆积极反应性效应的认知机制 | |
| 10:50 | 04-O-021 | 向玲 | 认知冲突控制和情绪冲突控制的领域特殊性:来自比例一致性效应迁移的证据 | |
| 11:10 | 04-O-022 | 郑旭涛 | 实际能力未必决定成败:认知控制中预期认知成本的作用 | |
| 11:30 | 04-O-023 | 张豹 | 工作记忆捕获注意过程中认知控制参与的必要性研究 | |
| 11:50 | 04-O-024 | 翟钰慧 | 元认知干预中的认知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一项元分析研究 | |
| “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何晓燕 | ||||
| 10:10 | 05-O-005 | 何晓燕 | “随时在线”:非工作时间职场通讯压力的溢出与交叉效应:工作反刍的双向作用机制 | |
| 10:30 | 05-O-006 | 郁林瀚 | 数字监控如何影响志愿者的行为:基于情绪劳动的视角 | |
| 10:50 | 05-O-007 | 宫剑 | 效率与人性:算法管理对组织非人化的影响 | |
| 11:10 | 05-O-008 | 杨琴 | 感知算法自主性支持对网约车司机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组2 主持人:张国华 | ||||
| 10:10 | 23-O-016 | 方俊燕 |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10:30 | 23-O-017 | 刘歆阳 | 网络游戏与独处行为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的探讨 | |
| 10:50 | 23-O-018 | 黄顺森 | 儿童青少年人工智能的使用状况及其与人工智能依赖的关系 | |
| 11:10 | 23-O-019 | 张正 | ChatGPT使用可以预测发散思维 但不能预测聚合思维 | |
| 11:30 | 23-O-020 | 靳康悦 | 在线风险暴露的基本状况与潜在类别:变量与个体中心双视角 | |
| “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主持人:谢晋艳 | ||||
| 10:10 | 05-O-009 | 谢晋艳 |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和创新工作行为:工作繁荣和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 | |
| 10:30 | 05-O-010 | 孙毅聪 | 资质过剩感知对新员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矛盾放大理论 | |
| 10:50 | 05-O-011 | 潘润生 | 资质过剩感对高校毕业生生涯行为的影响:认知与情绪的双路径模型 | |
|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吴鹏 | ||||
| 10:10 | 23-O-021 | 张永欣 | 父母干预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关系:心理阻抗和获益解释的作用 | |
| 10:30 | 23-O-022 | 刘珂菁 | 情绪状态与求助者类型对网络利他行为意愿的影响 | |
| 10:50 | 23-O-023 | 车天可 | 手机自我扩展对大学生手机拍照中“谷歌效应”的影响 | |
| 11:10 | 23-O-024 | 周艺萍 | 心理忽视对大学生网络引战的影响:孤独感和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 | |
| 11:30 | 23-O-025 | 张思羽 | 基于网络分析的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 |
| 11:50 | 23-O-026 | 方子杰 | “人比人,气死人”?游戏玩家群体内与群体外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彭子文 | ||||
| 10:10 | 24-O-017 | 陈振锋 | 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影响认知控制的fNIRS研究 | |
| 10:30 | 24-O-018 | 金晓康 | 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对大学生脑白质结构的影响 | |
| 10:50 | 24-O-019 | 潘之禾 | 浙江大学动态面部表情数据库的建立和验证 | |
| 11:10 | 24-O-020 | 王惠惠 | 睡眠质量与情绪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一项经验抽样研究 | |
| 11:30 | 24-O-021 | 丁晴雯 | 父母教养剖面对于青少年脑结构以及内化症状的影响 | |
| “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周婷 | ||||
| 10:10 | 06-O-007 | 潘芳 | 抑制mGluR5改变大鼠额前皮质和海马BDNF/TrkB和GLT-1的表达和改善PTSD样行为 | |
| 10:30 | 06-O-008 | 周婷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省映式教养团体干预:方案改编及可行性评价 | |
| 10:50 | 06-O-009 | 顾杰 | 社会快感缺失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共情:一项经验采样研究 | |
| 11:10 | 06-O-010 | 胡文婷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分裂型人格特质个体的情绪性反应抑制缺损 :基于外显及内隐加工的视角 | |
| 11:30 | 06-O-011 | 杨馥银 | 精神分裂症言语幻听中言语抑制控制功能异常的认知机制研究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熊炳森 | ||||
| 10:10 | 24-O-022 | 李世佳 | 表现更好仍被拒绝?人际关系反应性影响急性竞争性社会心理应激下的不公平决策 | |
| 10:30 | 24-O-023 | 张琳婷 | 感恩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来自日记法研究的证据 | |
| 10:50 | 24-O-024 | 任垒 | 孤独感与抑郁、焦虑间关系的网络分析 | |
| 11:10 | 24-O-025 | 冯瑾 | 高低数学焦虑在数列推理上的差异——电生理学证据 | |
| 11:30 | 24-O-026 | 菅景康 | 儿童焦虑的发展轨迹:父母挑战性教养和害羞气质的作用 | |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6 主持人:刘威 | ||||
| 10:10 | 24-O-027 | 鞠芊芊 | 基于AI作图的社交焦虑图片数据库 | |
| 10:30 | 24-O-028 | 周钰程 | 追踪焦虑情绪的动态变化: 注意偏向与情绪调节的作用 | |
| 10:50 | 24-O-029 | 刘冠民 | 自我同情、尾状核功能联结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 | |
| 11:10 | 24-O-030 | 赵妍岑 |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电子媒体使用的中介作用 | |
| 11:30 | 24-O-031 | 柴昭甲 | 基于微博文本情感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构建研究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主持人:员东婷 | ||||
| 10:10 | 08-O-019 | 仇悦 | 公开标记安慰剂干预对锻炼情感反应的影响 | |
| 10:30 | 08-O-020 | 吕承颖 | 无意识成就目标启动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 |
| 10:50 | 08-O-021 | 林萱 | 正念运动对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 |
| 11:10 | 08-O-022 | 王润泽 | 正念训练对运动员运动倦怠的干预作用 | |
| 11:30 | 08-O-023 | 程新月 | 协同思维训练对足球专修大学生点球表现影响的实验研究 | |
| 11:50 | 08-O-024 | 蒋长好 | 神经反馈训练对 MCI老年人认知神经功能的影响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冯展涛、张晓雨 | ||||
| 10:10 | 08-O-025 | 冯展涛 | MICE和HIIE对不同心肺适能 肥胖青少年工作记忆和HRV的时程效应 | |
| 10:30 | 08-O-026 | 刘慧敏 | 不同时间压力下射击运动员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 |
| 10:50 | 08-O-027 | 张跃菲 | 短时有氧运动对社会排斥后情绪及攻击倾向的改善 | |
| 11:10 | 08-O-028 | 冯甜 | 积极情绪状态与运动经验影响不同站立方式姿势控制的认知机制 | |
| 11:30 | 08-O-029 | 李春铖 | 虚拟现实体感运动的锻炼体验与情感反应 | |
|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5 主持人:孙美荣 | ||||
| 10:10 | 08-O-030 | 吴静涛 | 简体中文版运动依赖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纵向等值性 | |
| 10:30 | 08-O-031 | 张琪 | 不同配对方式的评价性条件反射对大学生内隐锻炼态度的影响 | |
| 10:50 | 08-O-032 | 朱良昊 | 身体活动中“习惯性启动”与“习惯性执行”的历史溯源、现实审视和未来展望 | |
| 11:10 | 08-O-033 | 王迎晨 |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1:30 | 08-O-034 | 刘艳艳 | 抑制控制对假动作情景下预判表现的影响 | |
| 11:50 | 08-O-035 | 吴静涛 | 强迫运动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性别和纵向等值性 | |
| “心理学脑成像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朱皕 | ||||
| 10:10 | 25-O-005 | 凌晓丽 | 多重映射远距离语法规则内隐学习的神经机制 | |
| 10:30 | 25-O-006 | 靖淑针 | 不同社会情境下道德判断的认知及神经机制研究 | |
| 10:50 | 25-O-007 | 周柳芳 | 成年人诗词学习的神经机制:与角回区域建立多样的有效连接 | |
| 11:10 | 25-O-008 | 朱皕 | 耳听为虚:语音虚假信息对目击者记忆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 |
| “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王春光 | ||||
| 10:10 | 09-O-001 | 王春光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风险性问题分析与矫治对策 | |
| 10:30 | 09-O-002 | 张佳佳 | 亲密伴侣暴力风险评估工具研究 | |
| 10:50 | 09-O-003 | 谷超 | 脑发育视角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机制构建研究 | |
| “眼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李琳 | ||||
| 10:10 | 27-O-001 | 赖馨 | 汉语校对阅读与自然阅读的加工差异:来自词频效应的证据 | |
| 10:30 | 27-O-002 | 李琳 | 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老化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 |
| 10:50 | 27-O-003 | 曹海波 | 中文阅读中语义透明度对词素位置概率词切分作用的影响 | |
| 11:10 | 27-O-004 | 王惠珍 | 文本与emoji情绪一致性对个体情绪感知的影响 | |
| “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贾绪计 | ||||
| 10:10 | 10-O-013 | 陈嘉慧 | 青少年欺凌受害与自我伤害:情绪调节与欺凌班级规范的作用 | |
| 10:30 | 10-O-014 | 李天昶 | 新冠疫情下青少年焦虑和手机依赖的纵向关系与作用机制 | |
| 10:50 | 10-O-015 | 顾心语 | 通过干预身体意象改善青少年人际关系困扰的实践研究 | |
| 11:10 | 10-O-016 | 王靖茜 |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类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 11:30 | 10-O-017 | 陈佳榕 | 人际支持网络和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
| 11:50 | 10-O-018 | 贾绪计 | 父母教育焦虑的测量、类型及其与中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 | |
| “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左利华 | ||||
| 10:10 | 10-O-019 | 万玥 | 童年情感忽视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10:30 | 10-O-020 | 马骏驰 | 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的幼儿绘画潜能家长评定量表开发 | |
| 10:50 | 10-O-021 | 左利华 | 女生不容易学工科?--基于专业认同感调节的教育增值性评价研究 | |
| 11:10 | 10-O-022 | 林一瑾 | 校园氛围与网络欺凌实施的元分析 | |
| 11:30 | 10-O-023 | 王芳 | 童年中晚期父亲与母亲教养的联合发展轨迹与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 | |
| 11:50 | 10-O-024 | 梁春雨 | 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 |
| “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徐玲玲 | ||||
| 10:10 | 11-O-007 | 徐玲玲 | 多维logistic题组反应模型 | |
| 10:30 | 11-O-008 | 邵韵如 | 双维心境量表在中国成年人群体中的修订 | |
| 10:50 | 11-O-009 | 徐可晴 | 生涯适应力量表:信度概化分析 | |
| 11:10 | 11-O-010 | 潘晨晨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 |
| “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孙俊芳 | ||||
| 10:10 | 33-O-009 | 孙俊芳 | 正念训练对特质焦虑个体心流体验的影响 | |
| 10:30 | 33-O-010 | 甘友腾 |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运动员积极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 10:50 | 33-O-011 | 袁木子 | 青少年心理时间之旅对其生命意义感的预测:自我连续性的中介作用 | |
| 11:10 | 33-O-012 | 万烬 | 大学生特质宽恕、情感平衡与人际宽恕的关系:反刍的纵向调节作用 | |
| 11:30 | 33-O-013 | 李宁 | 生命意义内隐认知的情境依赖性—自我与他人视角 | |
| 11:50 | 33-O-014 | 吕丹诺 | 乐观偏差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基于COVID-19背景 的研究 | |
| 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陈光辉 | ||||
| 10:10 | 35-O-006 | 丁雯 | 校园欺凌中旁观行为的内群体偏爱机制 | |
| 10:30 | 35-O-007 | 刘晓薇 | 相似或受欢迎的儿童是有吸引力的朋友吗? 欺凌、保护和受欢迎的动态友谊关系 | |
| 10:50 | 35-O-008 | 金国敏 | 青少年欺凌保护行为的类别特征与转变模式:适应功能及影响因素 | |
| 11:10 | 35-O-009 | 陈展洁 | 校园欺凌旁观者助人意愿与助人规范的共存模式 | |
| 11:30 | 35-O-010 | 戚心洁 | 同伴排斥对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未来取向和教育价值观的作用 | |
| 11:50 | 35-O-011 | 王丰玲 | 对受欺凌者的共情与青少年反欺凌行为的关系:班级特征的调节作用 | |
| 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苗淼 | ||||
| 10:10 | 36-O-012 | 翟梦晓 | 父母控制的亲子感知差异与儿童焦虑的纵向关系:亲子亲密的调节作用 | |
| 10:30 | 36-O-013 | 孙莎莎 | 自我同情对癌症患者心理治疗感知障碍的预测作用: 一项纵向研究 | |
| 10:50 | 36-O-014 | 李振华 | 睡眠障碍作为预防药物复吸的干预锚点 | |
| 11:10 | 36-O-015 | 张统一 | 基于Optuna-Stacking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揭示执行功能在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与预后中的价值 | |
| 11:30 | 36-O-016 | 温岚 | 家庭功能如何影响青少年的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 核心自我评价和优势知识的作用 | |
| 11:50 | 36-O-017 | 赵恬 | AR卡通面孔加工在调节孤独症儿童目光接触障碍中的作用 | |
| “时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陈有国 | ||||
| 10:10 | 37-O-001 | 陈有国 | 费希纳定律的基础:工作记忆表征更新解码对数量值的意识知觉 | |
| 10:30 | 37-O-002 | 刘翠银 | 时间领导的研究综述 | |
| 10:50 | 37-O-003 | 刘凯歌 | 事件边界和一体化水平影响时间顺序记忆的实证研究 | |
| 11:10 | 37-O-004 | 王小静 | 时距加法运算的顺序效应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温芳芳 | ||||
| 10:10 | 12-O-025 | 温芳芳 | 性别偏格影响同伴评价的动态演化机制 | |
| 10:30 | 12-O-026 | 朱小燕 | 风度翩翩与朴实无华:科学领域中的外貌刻板印象及其可变性的心理机制 | |
| 10:50 | 12-O-027 | 吉楠楠 | 环保宣传主体与时间维度对亲环境态度和行为意愿的影响 | |
| 11:10 | 12-O-028 | 朱澄铨 | 性别刻板印象提升人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接受度 | |
| 11:30 | 12-O-029 | 李橦 | 社会经济地位与经济不平等对自恋的双重作用 | |
| 11:50 | 12-O-030 | 谈欣 | 帮助者对受助意愿的预测偏差及其机制研究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6 主持人:史嘉鑫 | ||||
| 10:10 | 12-O-032 | 莫秀锋 | 如何维护好人与公序良俗? ——5-6岁幼儿灵活调整对失范受助者的宽恕与情感 | |
| 10:30 | 12-O-033 | 王阳 | 与个人目标冲突的内群体规范对亲群体倾向的影响 | |
| 10:50 | 12-O-034 | 史嘉鑫 | 紧密=机器,松散=动物:文化的紧密-松散对非人性化的影响 | |
| 11:10 | 12-O-035 | 刘雯萱 | 收入不平等的主观感知与睡眠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 |
| 11:30 | 12-O-036 | 郭新生 | 不同风险情境下社会规范对陌生人信任的影响:基于规范焦点理论的视角 | |
| 11:50 | 12-O-037 | 周昊辰 | 社会规范与COVID-19健康行为:群体因素的纵向调查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4 主持人:汪强 | ||||
| 10:10 | 12-O-031 | 郭倩琳 | 对话中的回忆视角对集体记忆的作用 | |
|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7 主持人:刘风 | ||||
| 10:10 | 12-O-038 | 李婉悦 | 人工(不)智能:创造力低估是导致AI绘画审美偏见的主要因素 | |
| 10:30 | 12-O-039 | 贾淑钰 | 浪漫关系减弱了恋人竞争:来自人际关系神经同步的证据 | |
| 10:50 | 12-O-040 | 段愚凡 | 目标推断中承诺预期对注意的引导:来自眼动的证据 | |
| 11:10 | 12-O-041 | 李思莹 | 社会支配性表达及等级分化的社会互动脑机制 | |
| 11:30 | 12-O-042 | 易兴玉 | 脑电与近红外联合测谎的机理研究 | |
| 11:50 | 12-O-043 | 孟雨佳 | 身高很重要:相对身高劣势促进第三方惩罚—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 |
| “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何元庆 | ||||
| 10:10 | 39-O-001 | 张桥 | 青少年正念与孤独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 |
| 10:30 | 39-O-002 | 何然 | 父母正念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父母抑郁的中介作用 | |
| 10:50 | 39-O-003 | 王彪 | 融合中国诗词的线上正念干预对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 | |
| 11:10 | 39-O-004 | 吴沚玲 | 每日正念与睡眠拖延之间的关系: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 | |
| 11:30 | 39-O-005 | 黄菊 | 正念联合身体活动干预对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影响: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 |
| 11:50 | 39-O-006 | 张桥 | 正念、孤独感与友谊网络:基于心理测量法和社会测量法 | |
| 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王大伟 | ||||
| 10:10 | 32-O-001 | 郑智行 | 感知财务约束对从众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 |
| 10:30 | 32-O-002 | 梁惟旋 | 越贫困越冒险?经济贫困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ERPs研究 | |
| 10:50 | 32-O-003 | 于钊 | 具象程度不同的食物名称对食物评价与消费意愿的影响 | |
| 11:10 | 32-O-004 | 刘阳 | 疼痛对延迟折扣的影响:内外向人格的调节作用 | |
| 11:30 | 32-O-005 | 王蝶 | 如何缓解低不确定性容忍度个体的冲动性?奖赏框架和积极预期想象的作用 | |
| “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吴琼 | ||||
| 10:10 | 41-O-001 | 马雪儿 | 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连接组动力学的性别差异:来自动态功能连接的证据 | |
| 10:30 | 41-O-002 | 郑安琦 | 基于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的A型人格神经基础研究 | |
| 10:50 | 41-O-003 | 罗嘉莉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疗效与情绪改善的对比研究 | |
| “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蒋长好 | ||||
| 10:10 | 34-O-001 | 蒋长好 | 身心锻炼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和脑功能 | |
| 10:30 | 34-O-002 | 徐晓锋 | 音乐治疗对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cohen'd和Hedges'g效应值分析 | |
| “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刘梦婷 | ||||
| 10:10 | 26-O-001 | 邱林波 | 机器人还是人类:演奏形式对音乐影响食物选择的调控作用 | |
| 10:30 | 26-O-002 | 刘梦婷 | 器乐训练可能增强汉语情绪韵律识别 | |
| “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主持人:张锋 | ||||
| 10:10 | 22-O-001 | 张杉 | 重温旧事:怀旧的适应性作用及其解释 | |
| 10:30 | 22-O-002 | 夏乐怡 | 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损耗的影响: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和防御性悲观的调节效应 | |
| 10:50 | 22-O-003 | 王宇阳 | 时间比较在自我体验与提升中的优势效应研究 | |
| 11:10 | 22-O-004 | 施静 | 中小学家长的家校教育责任认知及其与儿童成长满意度的关系 | |
| 11:30 | 22-O-005 | 侯力琪 | 养育需要社区吗?——一项关于养育社区感的质性研究 | |
| “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魏萍 | ||||
| 10:10 | 29-O-005 | 付纤 | 注意模板的边界及其作用机制 | |
| 10:30 | 29-O-006 | 罗文宇 | 负性模板的时间进程:一项ERP研究 | |
| 10:50 | 29-O-007 | 高慧 | 基于机器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脑电信号分类 | |
| “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主持人:贺晓玲 | ||||
| 10:10 | 30-O-005 | 王碧涵 | 认知接种对网络错误信息相信度的影响: 自信心、策略习得能力的作用 | |
| 10:30 | 30-O-006 | 潘雅洁 | 为何要“德才兼备”? --以说谎行为为例 | |
| 10:50 | 30-O-007 | 邱兰钧 | 童年与家养犬关系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亲代养育倾向的中介作用与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 | |